全球知名卡通「海綿寶寶」(Spongebob)作者史蒂芬‧海倫伯格(Stephen Hillenburg)本週因漸凍人症(ALS)去世,享年57歲。他一生跟海綿寶寶一樣樂觀積極,他的作品帶給大小朋友正面的人生觀,而在他人生中最後患病的日子裡,亦對創作工作不離不棄。
海倫伯格在1961年生於美國俄克拉何馬州(Oklahoma),父親凱利(Kelly Hillenburg)曾經是軍人,退役後在航天公司當製圖員和設計師,而母親南希(Nancy Hillenburg)就在學校教導視障學生。
開發故事教學法
海倫伯格在大學主修天然資源規劃,專攻海洋生態,1984年畢業後在加州一所海洋中心擔任海洋生物學教師。海倫伯格熱愛海洋,同樣熱愛藝術,在這段時期,他為了方便教育遊客,發展出一套說故事的教學法,創作了一系列將海洋生物擬人化的漫畫《潮間帶》(The Intertidal Zone)當作教材,可說是《海綿寶寶》的前身。
1987年他辭去海洋中心的工作,全情投入動畫產業,並在加州藝術學院進修動畫課程,創作出《蟲洞》(Wormholes)、《綠色貝蕾帽》(The Green Beret)等得奬短片作品。而在1998年他創作出《海綿寶寶》,翌年在尼可國際兒童頻道(Nickelodeon)播映。
《海綿寶寶》的故事發生在太平洋的深海城市比奇堡(Bikini Bottom),主角是一塊樂觀的方形海綿「海綿寶寶」(SpongeBob),他在海底餐廳「蟹堡王」工作,片中的角色還包括派大星、章魚哥、蟹老闆等,故事有趣得來帶點荒謬。不過,當初電視台中的業務員就不看好這部卡通,還矢言:「一部關於海綿的卡通是永遠不會成功的。那是什麼啊?它還是黃色的!這是一個很糟糕的顏色。」
成人觀眾支持
然而,節目播映後很快便吸引到大批觀眾,而且由於故事內容有創意、又不時出現對人類社會的諷刺,像是蟹堡王的勞資問題等。故不只在兒童之間風靡,亦吸引到不少成人觀眾。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職籃NBA球星勒邦占士(LeBron James)、Ellen DeGeneres及Bruce Willis等都曾說過自己是海綿寶寶的粉絲。
之後二十年,這塊黃色海綿在全球牽起了一股熱潮,全球共有約170個國家都播放過它。除了電視節目,《海綿寶寶》亦曾兩度改編成動畫電影,去年更推出了百老匯音樂劇,而其週邊商品販售和相關收益,每年逼近百億美元。
好景不常,海倫伯格去年3月被診斷出患上漸凍人症,漸凍人症是一種因運動神經元漸進性退化的疾病,受影響的人會逐漸失去說話、吃飯、移動和呼吸的能力,全身漸漸無力癱瘓、吞嚥困難,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亦是患者之一,患上這種病後平均壽命僅有3至5年,是世界5大絕症之一,目前無藥可治。
不過,得病後的海倫伯格卻依然像海綿寶寶般樂觀,還表示:「我不會因為生病就放棄創作,我將會繼續創作《海綿寶寶》和做其他我熱愛的工作。」這種堅毅精神陪伴他渡過了人生最後一段創作歲月。
樂觀思想改變人生
他的離世,在各界引起很大回應,有網民說:「謝謝你,海倫伯格先生,為我們帶來這麼多的回憶與笑聲,在我人生最艱難的時刻,你令我可以微笑地渡過。」亦有網友貼出小時候的照片說:「回到1999年,這塊黃色小海綿改變了我的人生。他變成我的朋友,教我學會獨立,教我接納自我以及知道什麼是快樂。謝謝你。」
尼可電視台的新聞稿則說道:「卡通中的角色與比奇堡世界,將永遠提醒世人要記著:要樂觀、友善,還有,想像力是從沒有限制的。」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