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都遇過這種情況:孩子在家是小霸王,誰的話都不聽,但在幼稚園卻乖巧得很,簡直是判若兩人!而且,他們將老師的話奉為「聖旨」,會認真執行到底,但對爸媽的話,就像空氣一樣,愛理不理,為何會這樣?難道是家長的教育不當?我們現在就分析一下,老師究竟有甚麼法寶,讓孩子乖乖聽話。
聽老師話的原因
其實,兒童最「聽老師話」的年紀是在幼稚園及小學的初小階段。家長可能認為,孩子年紀小,畏懼權威,因為害怕老師,才聽老師的話。而孩子已摸熟了家長的套路,知道怎樣做會令爸媽妥協,因此不聽家長的話。這樣的分析也有道理。但事實上,老師具有家長沒有的幾個特質,才抓住了孩子的心。
原因一:明確的校規
在學校裏有明確的校規,所有學生都必須遵守,例如按時到校、按時交功課、(幼稚園)午睡時要保持安靜等,如果學生不遵守校規,不聽老師的指令,會受到公開責備,例如被訓話、罰站等。而學生表現得好,則會受到公開表揚。老師在執行校規時,在學生面前樹立了威信,小朋友當然會奉老師的話為「聖旨」。
原因二:具獎罰制度
校規規範了學生的言行,老師在執行時亦有明確的賞罰制度。學生表現良好,老師會獎勵貼紙(幼稚園)、記下大小優點。而且這些獎勵會升級,學生在年終可站在台上,領取各種不同的獎狀及獎品,甚至在全校師生面前講自己的好人好事。只要表現好,在學校都能得到認同和肯定,令兒童的小小的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成為他們爭取良好表現的動力。
原因三:樹立良好榜樣
老師向小朋友傳遞的大多數是積極、正面的形象。例如老師會嚴格遵守校規,不遲到、不早退、專心上課、按時批改功課、對學生賞罰分明等,基本上學校要求學生做到的事,老師都會先做到,於是在學生面前能樹立良好榜樣。
原因四:先傾聽再訓話
遇到學生不守規矩,老師不會馬上責罵學生,一般都會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解釋事情的起因、經過及結果,最後,才會對學生訓話。而家長對於子女犯錯,一般都會情緒爆發,先責罵一頓,甚至沒有給予子女解釋的機會,自己就為子女的行為定性好壞。孩子心裏委屈,對家長的責罵產生心理防禦機制,久而久之,就變得不聽爸媽的話了。
家長宜作反省
總結了「孩子聽老師話」的五大原因,家長是否已有所得著?由上述可見,在家建立明確的家規及賞罰制度,並且切實執行;遇事先聽孩子解釋,再決定是否責罰,對於改善親子溝通關係有很大幫助。
至於家長以身作則樹立榜樣,父母就要切實反省一下自己的親子日常:
1. 對於孩子自己的責任,例如生活自理、按時做功課、認真對待考試等,家長不應給予物質獎勵。
2. 家長不宜隨便許下承諾,一旦承諾則必須兌現。若不兌現,會在孩子心中失去誠信,蠶食子女你的信任和尊重。
3. 懲罰措施切實執行,不能因子女哭鬧而屈服。家長必須樹立威嚴而守信用的形象,不能隨便打破定立的家規。
對子女的要求,家長亦要做到。例如要求孩子不整日玩手機,家長也不玩;要求子女不看電視,家長也一齊不看;要求孩子認真做功課,家長在一旁陪伴看書等。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