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A時時抱怨剛上小學的女兒太懶,一回到家書包不收拾、衣服到處放、家務也不做,以後不知要怎麼辦等等等等。筆者悄悄問過小小當事人,她卻回答:「我會做家務啊!但媽媽嫌我礙手礙腳,做完了還要她『執手尾』,那我為甚麼要做……」原來,「懶小孩」是這樣養成的。你家裏也有「懶小孩」嗎?如果有,那時候檢討一下你的教養方針了。
家長促成的「懶人」
時下很多家長雖然怕孩子成為「港孩」,但在生活上卻不讓孩子去歷煉。家長會怕子女出意外,經常用「你不會」、「你不懂」、「你會搞亂」、「你力氣小」這些話,來善意地勸阻子女參與自理或家務。又或者,家長挑剔子女這個不對、那個不好,導致他們感到挫敗,乾脆甩手不做!在這種環境下,孩子以為自己真的不會、不懂、會搞亂,漸漸地就不再參與生活事務,成為大人嘴裏那個「懶人」。到爸媽也覺得孩子「很懶」時,這個習慣已經難以改變;甚至到子女長大成人,口中也經常會出現「不會」、「不懂」、「做不好」等藉口。
給予參與的機會
不想培養「懶小孩」?其實,孩子大約1歲半至2歲開始,便會模仿大人做事,像會在遊戲中模仿媽媽炒菜、擦桌子、收衣服等。在他們眼中,成年人的活動都很有趣,若然他們能做得到並獲得讚賞,便會很有成就感。所以,家長應該把握機會,讓孩子多參與生活自理和家務。爸媽可以在打掃、收拾衣服時讓孩子在一旁觀摩,之後再讓他們「幫忙」。宜鼓勵子女多作嘗試,切忌嫌棄他們做得不好,讓孩子把這些工作視為一種好玩的遊戲,有助培養他們喜愛勤勞的特質。
挑選適合的工作
要一個3歲小朋友洗碗,是不切實際的;若要他在開飯前擺好餐具,他們則力所能及,而且容易做得好,較易獲得成就感。另一方面,家長為子女安排工作,也要因應其個性作出調整。例如:孩子個性較粗枝大葉,要求他把衣服摺得很整齊,他未必能做好;反而叫他摺被子,把被子抖來抖去再摺好,對他來說可能很有趣。待孩子能完全掌握摺被子的技巧,再訓練他做較精細的摺衣服工作,可能會較順利呢。所以,家長給予孩子適當的工作,讓他們要用力,但又不至於辛苦,也不容易出錯,對孩子的成長較有助益。
抛開性別成見
現在仍有部分家長認為,男生不必做家務。這種想法其實不適當。男生一旦被性別角色定型,認為男性不用接觸家務,或者以為家務必須由女性承擔,那麼他們對異性的尊重會大打折扣,影響到日後與異性的交往。另一方面,現在很多家長會把子女送到外國留學,男生從小不會做家務,如何照顧自己?到時候再學嗎?恐怕面對家務難題時,他心裏感到挫敗,同時也會埋恐家長不為他打點一切。家長若不想看到兒子無法獨立生活,就應抛開性別成見,讓兒子參與自理和家務。
多予鼓勵和肯定
不管孩子是否能「幫忙」,或者工作是否要家長「執手尾」,只要他們有積極參與的心,就值得稱讚!家長的鼓勵會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內心覺得自豪、自信,便有動力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去。如果孩子做得不夠好,家長也不要表現出嘲笑、嫌棄的態度,反而要親身示範適當的技巧,協助孩子掌握箇中竅門,假以時日,他們會愈做愈好,積極性也會一直得到保持。這樣一來,家中便不會再有「懶小孩」了!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