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晚上睡覺時,把牙齒咬得咯吱作響,嚇爸媽一跳之餘,還不禁擔心他日後的牙齒健康。其實,磨牙並不是病,學齡前幼兒不時都會有這種情況;若只屬輕度,一般不需治療,但如果晚晚磨牙,導致牙齒損傷,則要協助矯正。家長要做的事,就是先了解孩子咬牙切齒的原因,再對症下藥。
成因眾多 會隨年齡增長而減少
有專家表示磨牙成因眾多,遺傳是其中一個原因,而其他成因則與腦部、心理、精神、營養以及外在影響有關。
1.與腦部活動有關
有醫生指出,在夜間,人的腦電波從深層睡眠轉為淺層睡眠時,部分人的口腔肌肉受腦電波影響,使上下牙齒互相磨咬,從而出現磨牙情況。醫生也指出,經常處於淺眠狀態、容易被吵醒、多夢的人,會較易出現磨牙。幼兒的淺眠時期較長,可能較易受腦電波影響而磨牙。
2.白天玩耍過度
發育時期的幼兒,大腦容易處在興奮狀態。部分幼兒在白天玩耍過度、體力消耗過大、情緒激動或緊張等,都會影響到他們的休息。因為正常生活規律被打亂,導致晚上睡不熟,孩子就會很容易會磨牙。
3.睡前活動過激
不少雙職父母晚上回家都會和孩子玩耍,導致入睡前玩耍過度或者過度疲勞;使幼兒大腦皮層一直維持在興奮狀態。即使他們睡着了,腦部仍然有頻繁活動,可能誘發咀嚼肌運動,發生不規則的收縮,導致夜間磨牙。
4.學習壓力大
平時的功課壓力,加上父母管教過嚴,令兒童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孩子的精神無法放鬆,會導致噩夢、失眠等情況,當然也有可能令兒童磨牙。
5.晚餐吃得太飽
小朋友晚餐吃得太飽,或臨睡進食太多「宵夜」,會增加腸胃負荷。即使小朋友已入睡,腸胃仍在進行消化,刺激到腦部神經,引起咀嚼肌不規則的收縮,導致孩子夜晚磨牙。
6.牙齒咬合不正
有些幼兒本身的牙齒排列不整齊,咬合不正,加上他們臉部肌肉仍在成長,肌肉不夠發達,只要肌肉有不規則的收縮,牙齒輕輕碰到就容易發出聲音。這種磨牙的力度相對較小。
7.疾病的影響
患有哮喘、鼻敏感、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又或是患有唐氏綜合症、自閉症、羊癇症或腦麻痺症等患者,磨牙的機率亦會較一般幼兒大。
若幼兒磨牙問題嚴重,牙齒咬合面會被磨平及變短,更甚者會令牙齒損毀。不過,父母不必太擔心,因為磨牙的情況亦會隨年齡增長而減少,大部分人可不藥而癒。父母最需要做的,是了解孩子的壓力來源,協助他們消除緊張情緒,例如:多帶他們接觸大自然,鼓勵他們多做運動,建立有規律的生活作息。至於進食方面,晚間進食至七成飽,在睡前要盡量保持平靜,不進食刺激性及含咖啡因的食物,包括可樂、朱古力等;相信有助減少磨牙情況。若孩子在換牙期仍頻頻磨牙,家長宜帶子女諮詢牙醫,或需佩戴牙套以保護牙齒。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