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和其他人談話時,孩子偏偏喜歡插嘴,打斷大人的對話,難免令人感到尷尬。雖然,這是一個學齡前兒童語言及耐性發展的必經階段,但家長不宜放任,以免養成壞習慣,令小孩變成一個愛插嘴、不尊重他人的小魔王。
插嘴的原因
2至3歲的幼兒在語言學習初期,特別喜歡模仿他人的語氣及說話內容,卻不懂得分辨說話的場合和時機,因此總是打斷大人的說話。他們插嘴的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4點:
1. 急於表現 耐性不足
部分2至3歲的幼兒仍處於自我為中心的階段,認為自己的想法就是別人的想法,更沒有插嘴的概念。他們覺得自己聽懂了大人的話,就會馬上說出自己的看法,急於表現自我,完全沒有等待、忍耐的過程。
2. 感到好奇 想知答案
處於語言敏感期的小孩,特別喜歡說話,除了自言自語,還會不斷找說話的機會,這是一種發展的表現。而當他們聽到大人某些談話內容,似懂非懂而感到好奇,就會立即提出疑問,想馬上知道答案,看自己說得對不對。
3. 渴求關注 了解感受
小孩無法忍受父母將注意力轉移到他人身上,會感到被忽視、被冷落,因此採取插嘴的方式來引起父母的關注。又或者,家長平時只在乎小孩是否聽話、成績好壞,忽略了其感受,小孩便會用自己的方法,喚起家長的關注。
4. 反面榜樣 默許插嘴
父母未能以身作則,不能耐心等小孩把話說完,就幫他說了後面的答案,經常打斷小孩講話,令小孩潛而默化學到這種壞習慣。亦有部分家長在與他人談話時,只要小孩有要求,就馬上滿足其所需,默許小孩插嘴。
4步戒掉插嘴的習慣
步驟1:先揚後抑
年紀幼小的小孩在家長交談時出現插嘴行為,父母不宜立即責罵,可先讚賞孩子有獨特的見解,以及勇於提問的精神,以免打擊小孩說話的信心。但同時,家長要強調插嘴是不禮貌的,在說話者未結束表達時不能打斷。
步驟2:提供表達機會
家長樂於做聽眾,為小孩們提供更多表達的機會。例如,平日在家和孩子玩角色扮演遊戲、進行親子共讀、分享學校發生的事等,以正反例子,引導小孩表達個人想法的同時,也要尊重他人表達的權利,教導他們學會等待與忍耐。
步驟3:給予關注
家長可向客人介紹小孩,讓小孩學習招待客人,例如幫忙拿拖鞋等,讓他們覺得自己很重要,沒有被忽略;同時可以訓練他們遵守基本禮儀。若小孩很喜歡客人,又很想表現自己,在許可的情況下,家長可讓他們與客人談談話。
步驟4:家長以身作則
家長自己也要做到尊重配偶和小孩的表達。父母應耐心聽完配偶或孩子的說話,切勿在他們沒講完時說:「我知道了!你不用說了!」,否則,孩子耳濡目染之下,就會養成忽略他人感受,隨意打斷他人的說話的壞習慣。同時,家長也要留意子女在校是否有類似行為,和老師緊密溝通,以協助孩子改善問題。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