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不少「雙職父母」將照顧子女的任務交託予長輩。一來比較安心,二來節省金錢,第三是為老人家帶來一點活力。這些出發點都是好的,可是理想與現實總是有很大距離。不少家長都抱怨長輩寵孫過度,令孩子不聽爸媽的話。但是若要求長輩配合,簡直是Mission Impossible!現代父母如何拆解教養的矛盾?
教養矛盾多籮籮
常言道:「仔是用來教的,孫是用來寵的。」教養子女學道理是爸媽的責任,而長輩沒有這一重顧慮,自然會更寵愛孫兒。
1.千依百順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年紀大了,他們照顧孫兒除了無微不至,更會為了避免小朋友發脾氣或者吵鬧,而滿足他們的需求,要吃甚麼有甚麼、想玩甚麼玩甚麼、不想做甚麼都可以不做。長輩對孫兒千依百順,孩子在父母身邊沒有這種「福利」,自然會不聽父母的話。
2.樂做「擋箭牌」
長輩最重視孫兒健不健康、開不開心,其他的都不太重要;因此小朋友的脾氣會被養大,衝動性也較高,自制力較弱,容易以大吵大鬧來威脅大人。作為家長多數會制止或責備他,但長輩在場則會挺身做「擋箭牌」,表示孩子還小「由得佢啦」;令家長無可奈何。
3.長輩愛比較
長輩存在一些陳舊的育兒觀念,例如:愛拿所有孫兒作比較,或者和其他孩子比較;又或者怕孩子會被「讚壞」,經常當眾貶抑孫兒。這樣做會令孩子之間產生攀比心理,直接促成其嫉妒/羡慕心態的形成,影響自信與自我認同。
4.育兒方法過時
不少長輩帶孩子都是用土法,例如:發燒必須要「焗」一身汗才會好;又或者孩子不到4個月大就餵他們吃粥仔、奶瓶不重視消毒…… 這些都會令父母感很棘手。
5.影響親子感情
長輩在照顧孫兒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揶揄或數落數媳婦或女婿的育兒方法,小朋友看在眼中、聽在耳中,也會作出模仿——認為父/母真的佷不濟,變得不聽父/母的話,傾向聽長輩的話。若家長與長輩當着小朋友的面在育兒方面起爭執,更會令孩子出現混淆,不知應該聽誰的話。
解決隔代教養問題
1.多認同、說好話
畢竟長輩願意付出精力照顧孫兒是出於愛,家長應認同這一點。所以,不必在孩子面前與長輩爭執,亦不必在長輩面前糾正孩子的錯,避免損了長輩的面子,又讓孩子不知應該聽誰的話。家長不妨向孩子讚賞長輩的付出,認同他們做得對的地方,以「正面增強」的方法鼓勵孩子保持良好行為。
2.以身作則做示範
因為長輩紀大,無法帶孫兒出去玩,他們會用電視、智能手機或平板作「電子奶咀」;或是在孩子哭鬧時,給他們吃雪糕等等。除非你能親自帶孩子,否則這是無法改變的。你始終是孩子最親的人,只要你給予關愛和同理心,以身作則示做示範,並讚賞孩子能重複的良好行為,則有助他們重回正軌。至於子女在長輩處養成的壞習慣,家長切忌埋怨是長輩的過錯,更要作出良好示範,鼓勵子女作出修正。
3.請另一半幫忙
當媳婦與婆婆,或者女婿與岳母之間在育兒方面有衝突時,千萬不要爭執,避免傷感情。最好請另一半跟你站在同一立場,並且出面去向他/她的父母講道理,這樣事情會較易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