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至4歲的幼兒對個人物品及依戀的照顧者有極強的獨佔欲望,不願與手足或他人分享,一旦擁有權受到侵犯,脾氣便會一觸即發……面對屢教不改的子女,家長亦無計可施。為何小朋友的佔有欲這麼強?爸媽也不要求他們「無欲無求」,但是他們總愛吃醋或鬧脾氣,莫非是個性自私、小氣的表現?
幼兒佔有欲的發展
其實,由嬰兒開始能夠移動身體,伸展四肢以獲得東西之時,佔有欲便開始發展,直至成年期,一直存在。
一、0至1歲
此時期的嬰兒行動能力及語言能力弱,其佔有欲不易被察覺到。如果照顧者或生活環境出現明顯變化,他們內心的秩序被打亂,嬰兒就會不安或哭鬧。
二、1至2歲
幼兒開始學步,具有一定的移動能力。他們對外界感到好奇,拿到一些吸引他注意力的東西後,便會塞進嘴裏咬。一旦物件被拿走或咬的動作被阻止,他們就會鬧脾氣。孩子並非想擁有那件東西,只是想了解它。
三、2至3歲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迅速發展,自主意願提升。他們會嘗試自己解決問題,會以語言向大人表達「要」或「不要」。他們以自我為中心,邏輯推理能力薄弱,對物權的意識模糊,認為所有東西都是「我的」;沒一會兒,又會將東西丟掉。
四、3至4歲
孩子已有一定溝通能力,他們能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差別,會以語言表達需求。當大人要求他分享東西時,在自我意識及邏輯思考能力不足的影響之下,他不認為要將自己的寶貝與他人分享,會說不要或表現出拒絕。
五、4至6歲
幼兒的語言表達、理解、邏輯思考已較成熟,會以反覆語言練習與思考來建立自我的價值觀,所以大人可以和孩子討論擁有與分享的觀念。大人可耐心地等他們做決定,無論結果如何也要尊重他的選擇,事後再與他討論對錯的問題。
佔有欲強的成因
由此可見,2至4歲是幼兒佔有欲最強的階段,只要擁有物受到危害,他們就會本能地佔有和反擊。除了天性使然,生活習慣及教養亦會直接影響到幼兒佔有欲。
原因1:家長過分溺愛
家長對子女的要求千依百順,導致孩子對於「我的」概念更根深柢固。久而久之,一但弟妹或他人拿屬於他的東西,他就會產生激烈的反應,會動手搶回物品或推開別人。
原因2:對子女有偏頗
家長對於幼小的孩子總會較為照顧,忽略了大孩子的感受。大孩子有失寵的危機感。因而對於父母的關愛或自己的物品,產生執著而強烈的捍衛心態,對弟妹尤為防備。
原因3:強迫子女分享
家長強迫子女將自己的物品與人分享,令孩子覺得爸媽幫着別人來搶他的東西,他當然要出手捍衛了!因為父母的行為令他們覺得,分享就等同「犧牲」自己的利益。
原因4:過度壓抑物欲
部分家長對擔心孩子物質太豐富,子女會變得貪慕虛榮,於是大力抑壓他們的物欲。結果導致小朋友對別人擁有的東西,容易產生羨慕或嫉妒的情緒,甚至想方設法去獲得想要的東西,或保護才好不容易才擁有的東西。
調節子女的佔有欲
了解到幼兒佔有欲強的成因,家長就要從日常教養着手,引導孩子學習物權的概念。了解甚麼東西屬於自己,甚麼東西屬於他人,減少他們搶奪他人物品的行為。另外,家長要對所有子女一視同仁,應強調手足互相禮讓,而不是強迫「大讓小」。同時,在要求子女分享物品時,家長提供代替品,有助淡化分享等同「犧牲」的訊息,那樣,孩子就能逐漸體會到分享的樂趣。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