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中,家長需要時刻提醒自己「勿忘初心」:對孩子的期許只有兩個,就是健康快樂和心地善良。根據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Dr. Robin Berman的研究,父母想培育心地善良的孩子,可參考以下方法。
1.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的核心人格在0-6歲期間逐漸形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響著孩子的性格。哈佛心理學研究指出,父母要成為子女的榜樣,並不代表他們要無所不知,甚至變成「完美的人」。相反,父母應該努力克服弱點、承認錯誤、傾聽小朋友的說話,和在子女認識世界時灌輸正確的價值觀。
2.培養孩子同理心
雖然孩子跟成人一樣,擁有不同的情緒和感受,但是他們尚未完全懂得表達自我。因此,父母應該教育孩子以同理心待人,用行動來表達對別人的關懷。
比方說,小朋友會因為家中的小狗生病了而感到傷心,但他不知所措,只懂得哭。這時候,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小狗感到不適,你多抱抱牠、餵牠喝水,可以讓牠舒服一點。孩子就會知道要代入對方的角色去設想,採取怎樣的行動對事情有幫助。
3.強調助人的重要性
父母應該展示助人對自己的重要性,子女自然會認同助人是重要的事情。即使遇到困難,也無減他們幫助別人的熱心。
研究指出,家長的價值觀和做法,有助培育孩子在遇上困境時的勇氣和應變技巧,讓他們成為「救助者」和「第一響應者」。
4.教導孩子疏理情緒
情緒有分正面、中性和負面。小朋友較難理解和處理負面情緒,如憤怒和挫敗。不懂得疏理情緒的孩子容易出現暴躁行為,如拍打、腳踢和吼叫等。因此,家長應教導孩子正確疏理情緒。
根據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指,如家長應該告訴子女擁有不同情緒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某些發洩行為對處理情緒沒有幫助。譬如,當孩子感到憤怒時,可以先邀請他到一旁稍作休息。家長可以設立一個「冷靜區」,讓子女細說事情發生的客觀經過、自己的感受、對方的想法及事情發生後帶給自己的好與壞等。懂得疏理情緒的孩子,更有能力設身處地為人設想。
5.孩子做得好時給予讚賞
Dr. Robin Berman說,父母教導的待人處世之道影響子女將來的社交發展。父母的話語能夠深遠地啟發子女。
因此,每次孩子顯示出善心或做了善舉時,父母都要給予讚賞。重覆的讚賞能夠堅定他們助人的心。另外,家長都應讚揚他人的善意,小朋友會記住你的說話。當孩子能夠辨識和欣賞其他人的善心,他們自然會引以為榜樣,學習做一個善良的人。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