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孕婦,流產的經歷一次都嫌多,如果要連續經歷多次流產,不僅身心受創,她們還會為了「慣性流產」背後的不明原因而擔憂不已。不過在嶄新的基因檢測出爐之後,婦女或可找到出路。
慣性流產半數成因不明
慣性流產是指連續兩次或以上經臨床確認的流產,全球約有1﹣2﹪夫婦曾經歷慣性流產,個案中約有四至五成可透過檢測,從內分泌、免疫及解剖病理學(如子宮結構異常)等方面找到原因,另外,約有2﹣5﹪則從傳統的染色體核型分析檢測出染色體或基因異常。但有一半個案經過多種測試後亦未找到流產的原因。
染色體核型分析是一種低分辨率技術,基細微程度依賴實驗質素及染色體在顯微鏡下呈現的模樣,專家指出有部分夫婦的染色體或基因異常情況較為細微,或會在上述傳統染色體核型分析檢測中被遺漏。
新技術更精準診斷遺傳病
最近,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學系成功研發一種新技術「全基因組測序技術ChromoSeq」,新技術比舊技術的檢測分辨率高出一百萬倍,為慣性流產夫婦進行更精準的遺傳病診斷,檢測出與慣性流產相關的基因問題,可有效減少流產及胎兒先天缺陷的情況。
團隊指出,將流產組織進行遺傳學研究是重要的,惟大多數夫婦在流產後未能提供流產組織進行檢測,最可行的方法,是在懷孕前安排夫婦進行基因測試,有證據顯示接受檢測比自然懷孕更有效減低慣性流產夫婦的流產率。
資料來源:中文大學傳訊及公共關係處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