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媽媽的皮膚變得暗沉,臉上多了癦和痣,兩者有何不同?產後會不會消失?要不要到醫院檢查呢?
癦和痣的區分
癦和痣在醫學上統稱為「痣」,兩者都因為黑色素累積而形成,一般而言,表面平滑、顆粒小稱為痣,表面凸起、顆粒較大稱為癦,痣會出現在皮膚上任何地方,如臉上、頭皮、手指、四肢或身體,一般人身上有30~40顆痣都屬於正常。
不健康的痣
黑色素的多寡影響痣的顏色及深淺,黑色素在皮膚表層稱為無根的痣,顏色通常較淺;黑色素深入皮膚深層稱為有根的痣,顏色較深、顆粒較大且表面隆起,若發現黑痣有所變化,形狀變大及表面突起,有可能會轉變為惡性黑色素癌。
為何懷孕臉上痣變多
懷孕期間,媽媽的荷爾蒙產生變化,導致黑色素沉澱,讓痣的數量變多,若疏於防曬保養,更可能讓痣的顏色變深。正常的痣,生產之後數量會變少,顏色會逐漸淡化,如果產後發現痣的出現異常,需要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ABCDE觀察法
想要確定痣是否正常,可以用「ABCDE觀察法」:
A.對稱性(Asymmetry) :同一顆痣的左右上下不對稱,表示生長速度不一致,可能是不健康的痣。
B.邊緣(Border):健康的痣邊緣圓滑且邊界分明,不健康的痣呈鋸齒狀或是界線不明顯,邊緣缺一角或突起。
C.顏色(Color) :健康的痣顏色均勻,如果顏色深淺不一,有不對稱的多種顏色或外圍有一圈白色,可能是不健康的痣。
D.直徑(Diameter):直徑大於6mm的痣,可能是不健康的痣。
E. 改變(Evolving):痣產生變化,比如快速隆起、範圍擴大、顏色不同、出血或搔癢,都可能是不健康的痣。
懷孕時,媽媽可以加強防曬措施,外出時戴帽子或撐傘,阻擋陽光的直射;也可以塗抹隔離霜防止紫外線;在飲食方面,少吃油炸類容易發炎的食物,讓臉蛋在產後依然美麗如昔。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