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慈善家 Sunny Varkey 成立的 Varkey Foundation,於 2014 年舉辦首屆「全球教師獎」(Global Teacher Prize),今屆的得獎人是一位印度老師。他在過去十年,為了改變印度村落女孩早婚與低學歷的命運,搬往鄉村以當地人的方言教學,終成功減少童婚並提升女生的上課出席率。現在來看看他的故事。
牛棚旁邊的破舊學校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UNESCO)訂定每年的1月24日為「國際教育日」,今年的慶典於1月25日舉行。當天大會邀請了新出爐「全球教師獎」得主Ranjitsinh Disale分享以創新技術推動教育的經驗。
Ranjitsinh 是一名印度鄉村教師,他的教育服務改寫了一批印度少女的人生。2009 年,當他首次踏足 Zilla Parishad 小學,見到的一是所殘舊且設備簡陋的校舍。學校位處牛棚與雜物房中間,當地族群早婚情況普遍,女生出席率只有2% ,而少數上學的女孩也未能跟上課程的進度,因為課程的教學語言並不是女童們的第一語言Kannada語。
學習當地語言 課本嵌入二維碼
Ranjitsinh 搬進這鄉村就是為了讓女童可以接受教育,他努力學習當地語言,不僅把課本內容翻譯成學生的母語,還在課本內嵌入二維碼,讓學生收聽詩歌、收看教學影片。老師還會因應學生的需要為他們度身訂造個人化的教學內容。Ranjitsinh 的出現令當地早婚減少,女童的課堂出席率達百分之百。學生成績理想,最近,村內一位女生更加完成大學課程,畢業了。這一切一切,在Ranjitsinh出現之前都是渺茫的夢想。
巴西教師為聽障生學習手語
Ranjitsinhi為了讓鄉村女孩接受教育,先學習他們的方言。「全球教師獎」另一位入圍老師 ﹣巴西女教師Doani Emanuela Bertan,則為服務基層家庭的聽障孩子而學習手語。之後,她透過視像電話解答學生的功課疑難。她將教學視頻在 YouTube 中公開,讓更多人可以受惠。
南非教師以手提電話協助教學
南非女教師Mokhudu Machaba 也是今屆入選老師,她童年時接受教育的過程十分困難,住家和學校相距七八公里,每天上學還得涉水度過一條河流。她上學時經常赤著腳,沒有鞋之餘也沒有書包,要用米袋盛著文具和書本。她讀書時缺乏科技的幫助,深明科技是教學的好幫手,成為老師後,她就以手提電話和互聯網教學。以科技推動教育工程的她曾獲多個獎項,包括「50 Inspiring Women in Tech for South Africa」。她希望將來成立一個教學中心,教導當地孩子製作機器人,為國家培育能與世界接軌的企業型國際公民。
如果問教育是什麼?三言兩語未必可以說明,但這一批教師所提供的教育服務,則可以肯定是遠遠超出了所有課程的範圍。
資料來源:
The 2020 Global Teacher Prize Teacher. Global Teacher Prize.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