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腹部仍疼痛?惡露會持續排出?多數人都知道懷孕與生產皆不容易,但很少人知道產後產婦要面對的煎熬也不少!以下列出準媽媽產後要面對的 9 件事,產後恢復這條路絕不簡單,渡過才能海闊天空!
終於渡過了最難熬的生產過程,但產後首6週都被視為恢復期,媽媽的肚皮因懷孕被快速撐大,腹部的器官也都移位,需要時間與努力來讓它們歸位、恢復正常。產後大多數的症狀都是暫時性的,並且會在一週內漸漸地得到緩解,不過有些症狀,如腰酸、乳頭疼痛、會陰部疼痛會持續數週;而乳房漏奶、背部酸痛亦可能要等到寶寶長大後才會好轉。
但媽媽要記得,當妳把所有的集中力都集中在寶寶身上的同時,也要照顧自己的健康,身心都健全的話,對寶寶的照顧才會游刃有餘。
產後會因生產方式的不同(如自然產、剖腹產)而有部分不同的症狀;個人的因素亦會做成影響(如孕期過胖、是否為第一胎等)。
惡露(產後陰道所排出的分泌物)可持續排出長達6週的時間,惡露排出的分泌物含子宮內殘血、黏液、組織等混合而成。前3天左右,出血量會比較大,呈現鮮紅色;產後4~10天會從紅色變到粉紅色;14天左右會再變成棕色與黃白色,最久產後6週就會停止排出了。因此在待產包中準備的產婦衞生巾、衛生棉就可以拿出來使用,但若出血量異常(出現大塊血塊、出血量不斷),就要立即跟醫生反應。
產後2~3天子宮會收縮而疼痛,又稱為「產後痛」,目的是為了讓子宮停止出血,並且讓惡露排出體外。不過生二胎以上的媽媽,疼痛感會更加明顯,因為子宮收縮的方式不同;二胎媽媽會感受到收縮力度跟一胎媽媽的緩慢收縮並不相同(但還是因人而異),因此疼痛感亦不同。若真的很不舒服,可以請醫生開立乙醯氨基酚(Tylenol)止痛藥。
自然產因會陰有縫合的傷口,會產生腫脹與疼痛感,所以24小時內每隔幾小時可以冰敷一次;如廁後也要用煮過的溫開水來清潔,或者用溫水坐浴20分鐘,都能讓傷口降低發炎、減少疼痛。另外,避免長時間站立、坐著、側臥睡覺對傷口照顧亦都有幫助,整體約3~6週左右就能癒合。
剖腹產的傷口根據寶寶體重的重量,下刀深淺與疤痕大小也不相同,但因為疤痕的末梢神經的關係,傷口可能會有刺痛感跟搔癢的情況,要保持乾燥勿碰水,然後依照覆診時間,醫生檢查沒問題後才可碰水洗澡。另外,護理人員也會教導怎麼使用束腹帶,讓媽媽可以固定傷口、自由活動,整體也需要4~6週才會恢復(疤痕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不過剖腹產傷口若有紅腫、熱痛、分泌物這都是發炎的反應,要立即就醫。(之後傷口可以貼美容膠來防止疤痕增生)
產後2~3天左右,乳房因充血以及開始分泌乳汁,會開始出現腫脹感,可以局部用冰冷敷15分鐘(避開乳頭跟乳暈)和適當地按摩;隨著開始正確地哺餵母乳後會慢慢緩解乳房的不適,而在哺餵寶寶前後可在乳頭擦上羊脂膏,預防破皮與疼痛。
產後難以大小便,若以內外在因素來區分的話,一般外在因素是產前會灌腸讓孕婦排便(腸子已淨空),而且生產前期間攝取的水分也比較少,所以難以大小便;而內在因素是產後會有傷口疼痛的問題,會讓產婦不敢排大小便。因此產後飲食要開始少量多餐,多攝取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如蔬果),並且每天要喝大量的水(至少近2000cc),但若真的很難排便,也可請醫生開立軟便藥物加速排便。
不論是自然產還剖腹產,產後因傷口不適,會讓人不想活動。但適度地活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與肌肉張力來加快身體恢復的速度,亦能改善自己的情緒,緩解一些產後憂愁的情況,建議可以從散步開始,在家裡附近散散步,動起來讓身心狀況都更好。
懷孕期間子宮的擴大讓腰背都受到長時間的壓迫,而自然產產婦需要用到腰背來出力;剖腹產產後則需較長時間躺臥在床上,腰背多沒有活動到,所以產後腰酸背痛的狀況會持續一段時間。建議可以熱敷腰背,盡量維持正確的姿勢,疼痛太不舒服可請醫生開立止痛藥。
產後隨著孩子出生,生活跟以往變得很不一樣,尤其新手媽媽,第一次當媽媽很多事情都還在學習又怕做不好,每天也睡不好,有些人會開始有沮喪的情緒出現,變得多愁善感。一般來說,多愁善感會在幾週內獲得改善,但若發現時間超過好幾週,就要去諮詢醫生,多跟專業醫護人員聊天,與另一半一同照顧寶寶,預防產後憂鬱症的發生。
資料來源:whattoexpect、tch.org、e-ms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