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嘴巴出現白點,是奶垢還是長了鵝口瘡?該怎麼判斷與治療呢?
鵝口瘡的形成原因
鵝口瘡(Oral thrush)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之一,是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在口腔黏膜表面感染所引起的病症。寶寶得到鵝口瘡的原因,大多是被媽媽傳染,在生產過程中,寶寶通過產道接觸白色念珠菌,剛出生不會馬上出現症狀,在出生後2~4週左右,寶寶的嘴巴才會開始破皮;另一種傳染原因,是媽媽餵母乳時,沒有清潔乳頭或手部,或者奶嘴及奶瓶消毒不乾淨,寶寶因此受到感染。
鵝口瘡的症狀
得到鵝口瘡的嬰幼兒,在口腔內側或舌頭上,會出現白色的斑點,周圍帶點紅暈,症狀較輕微時不容易辨識,需要仔細檢查才能發現;鵝口瘡若沒有即時醫治,嚴重時,細菌會蔓延到其他器官,引起肺部或腸胃道發炎。
辨別方法
鵝口瘡常被誤認為是奶垢,要辨別寶寶是否得了鵝口瘡,可以輕輕擦拭白色斑點,若是奶垢就很容易擦掉,若得了鵝口瘡,擦拭時會出血;也可以從寶寶的身體狀況來判別,寶寶會出現情緒不穩定或者不想喝奶的情況。
治療方法
鵝口瘡大多採用抗黴菌藥物治療,比如粉劑的Nystatin(Mycostatin)。寶寶吃飽飯之後,媽媽先用肥皂洗淨雙手,用溫水清潔寶寶的口腔,再將食指包上紗布,在紗布上沾藥粉,塗抹在寶寶的傷口上,擦藥後的30分鐘之內,不要讓寶寶吃東西,療程大約一週以上,若超過7天還未痊癒,寶寶仍然不想喝奶,需要盡速就醫。
還要注意的是
1.因鵝口瘡與奶垢相似,碰觸時動作要輕柔,不要太用力導致流血。
2.媽媽要注意雙手的清潔,餵奶前要確實用肥皂洗手消毒。
3.奶嘴跟奶瓶清潔後,要煮沸20分鐘以上消毒,消毒後要烘乾。
4.餵奶之後,清潔寶寶口腔中殘留的奶垢,可以用紗布沾溫開水清潔。
5.寶寶的玩具要定時清潔與消毒,可以用酒精擦拭玩具表面。
6.媽媽可能會受到感染,乳頭會感到疼痛、灼熱或癢,需要跟寶寶一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