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是身體在懷孕初期很早就開始變化的部位,除了乳房組織為胎兒忙碌地改變成適合哺乳的狀態,會使孕婦感覺到酸、疼、脹等不適,就外觀上,肌膚也跟著悄悄地變化。從懷孕開始,乳房肌膚出現哪些改變呢?
除了臉部,乳房肌膚也是女性日常保養的重點之一;當懷孕時,乳房肌膚隨著孕期會出現:靜脈曲張、乳暈變深、妊娠紋。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改變?又有哪些事情是孕婦可以事先預防,防止產後肌膚變差呢?
血容量增加造成靜脈較明顯
乳房肌膚變化1.靜脈曲張-大約在懷孕10週左右,就能夠在乳房上觀察到變化,如果孕婦肌膚較白皙,可能很早就會發現乳房上明顯且交錯的血管。為了供給胎兒成長所需的氧氣與營養,身體提升了近50%的血容量並加快血流速度,血管因而脹大且浮出肌膚表層,變得明顯。
詢問家中親人、兄弟姊妹,多數人有靜脈曲張的話,孕婦可能也會是屬於容易出現靜脈曲張的體質,所以如果有家族遺傳體質,加上因懷孕引起生理上的變化,較難以事先預防,唯一可以讓乳房靜脈曲張血管狀況不要再惡化,就是穿著舒適、不壓迫的孕婦內衣。
產後狀況:乳房上出現的明顯靜脈血管,隨著生產之後的確會逐漸退去,不過,當產後哺餵母乳時,為了分泌乳汁仍需要靠血液輸送養分,所以,直到寶寶斷奶為止,乳房上的靜脈還是會顯而易見。
懷孕刺激黑色素生成所致
乳房肌膚變化2.乳暈變深-進入懷孕中期(12~24週)之後,受到荷爾蒙影響,孕婦可能會發現身體許多部位都產生黑色素沉澱,包括乳暈;並且可觀察到乳暈上頭的小白點變得明顯,這是「蒙哥馬利腺體(Montgomery Glands)」,它會分泌液體來幫助清潔、潤滑乳頭與乳暈。普遍認為,顏色變深的乳暈與蒙哥馬利腺體散發的氣味,是為了協助只能看見黑白色的新生兒,並且利用氣味引導找到乳頭。由於懷孕會刺激黑色素生成,純屬因應懷孕而產生的生理變化,也無法事先預防。
產後狀況:色素沉澱的深淺因人而異,不過,隨著生產之後、荷爾蒙逐漸回到孕前濃度,色素沉澱問題就會逐漸改善。如產後婦女有哺乳計劃,受荷爾蒙與泌乳激素影響,乳暈顏色要回復以往就需要再久一點,但色素退散的時間長短,主要還是依個人體質而有所不同。
快速脹大使肌膚拉扯形成紋路
乳房肌膚變化3.妊娠紋-懷孕初期(12週之前~)乳房即開始進行未來的哺乳準備,進入懷孕中期之後,乳房可能會比孕前脹大1~2個罩杯。為避免乳房脹大速度過快,造成肌膚彈性纖維斷裂形成妊娠紋,在乳房感覺腫、脹時,即可以開始使用天然植物油,像是杏仁油、橄欖油,或是孕期可使用的保濕霜,避開乳頭並輕輕地在乳房肌膚延展開來,使肌膚保持強健、潤澤,也可避免脹大過程可能出現的乾癢。
此外,記得補充富含維他命C的蔬果,像是番石榴、奇異果、紅甜椒、青花菜等,因為維他命C可以幫助膠原蛋白合成,能使肌膚更具韌性,預防肌膚彈性纖維斷裂。不只乳房,脹大的肚子四周也是容易長妊娠紋的部位,想減少長妊娠紋的機會,懷孕期間體重的增加不宜過快,讓體重緩慢地增加,才是避免妊娠紋生成的有效方法。
產後狀況:如懷孕期間出現妊娠紋,會呈現暗紅色的條紋狀,是因為真皮層被過度拉扯後,造成血管增生所致,雖然沒有外顯的傷口,但裡層已拉扯出一條條的紋路,產後會漸漸消退至呈銀白色的痕跡,形成永久性的疤痕。
即便只是孕期乳房肌膚的變化,也能發現身體為孕育生命而改變的奧妙之處,孕婦儘管讓心情放鬆,好好享受此階段奇妙歷程即可。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