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的孕吐、胃酸逆流、便祕等都是較常見的症狀,而「孕期腹瀉」居然也是懷孕「副作用」之一,這是為什麼呢?
賀爾蒙為因應生產而預作的準備
有些孕婦其實在懷孕早期,(12 週之前)就已經歷了「孕期腹瀉」,可能是荷爾蒙濃度的波動改變體質;孕前常吃的食物,懷孕後反而出現短暫的腸胃不適、腹瀉;另外黃體素的濃度上升,在懷孕初期也會造成短暫的腹瀉反應,直到懷孕中期(12-24 週)之後才會形成便秘。再者,懷孕後的情緒波動、心理壓力等,也可能出現腹瀉的現象。
到了懷孕後期(24 週之後),尤其快接近分娩的前幾週,促進子宮收縮的前列腺素濃度開始升高,為即將到來的分娩預作準備,這會連帶影響腸道蠕動而引起腹瀉。但頻繁地腹瀉,並不代表孕婦即將要生產了,仍需要觀察胎頭是否進入骨盆腔、子宮頸變薄、規律的宮縮、破水、落紅等徵兆。只是越接近預產期,當出現腹瀉狀況時,孕婦仍要有心理準備:「是時候了!」。
疾病也可能引起腹瀉,不能輕忽
除了懷孕造成生理改變與心理壓力引發腹瀉,尚需要注意飲食不潔可能感染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以及經由飛沫傳染的輪狀病毒、諾如病毒等,也都會導致嚴重程度不一的腹瀉。此外,出現腹瀉症狀也不能過於輕忽,認為只是單純的吃壞肚子,亦有可能是疾病引發,像是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或是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乳糜瀉(Celiac disease)等,需要格外留意。
避免脫水,需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由於腹瀉可能會導致脫水及營養不良,為避免情況惡化,孕婦需要適時的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並且暫時避開牛奶、乳製品、高脂、油炸、辛辣及高纖維食物等,一般腹瀉症狀約莫 1-2 天就會自行緩解,但如果孕婦出現以下症狀,需盡快就醫:
1.如一天出現 3 次以上腹瀉,且持續超過 48 小時。
2.腹部疼痛、噁心、嘔吐或有發燒症狀。
3.如有頭昏暈眩、口乾、口渴、尿液呈現深色,即為脫水現象,需立即就醫診治。
腹瀉切勿自行服用成藥,並且留意胎動狀況。尤其飲食上要特別注意,避免吃進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平時也要留意烹調過程的衛生與清潔,以防吃進病菌影響健康,得不償失。
想知道更多 孕期/產後 資訊,馬上參加Champimom孕媽媽尊尚會:
資訊來源:American Pregnancy Association、American College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