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養胎、產後上奶和追奶,媽媽們無不希望供給足夠的母乳給BB。從中醫觀點來看,母乳量多寡與脾胃、肝有關,只要把這些臟腑調理好,乳汁自然源源不絕,至於如何做呢?一起來看。
母乳形成與「脾胃、肝」有關
中醫觀點認為,人體吃進去的食物經由脾胃消化後成為「氣血」,是母乳的主要來源,因此脾胃功能越強健者,乳汁也就分泌得多;反之,脾胃功能較弱的人容易氣血不足,母乳量相對來得少。不過要是氣血充足、乳汁卻仍稀少,則有可能是出現「鬱滯」問題;這種現象最常發生在壓力大、容易緊張以及情緒起伏大的媽媽身上,導致肝氣鬱滯、母乳疏泄不順,自然無法提供充足乳汁。
值得一提的是,脾胃經行經乳房、肝經行經乳頭與乳腺,不論是臟腑或經絡運行,脾胃、肝都與乳汁分泌息息相關,透過強健脾胃、疏理肝氣的方式,便可改善奶量不足的問題,為BB提供源源不絕的母乳。
▲中醫觀點認為,母乳量多寡與脾胃、肝有關。
提升母乳量 中醫首重「疏肝健脾」
針對氣血不足的產後女性,中醫調理首重健脾胃,利用茯苓、白朮、黃耆、白芍、川芎等中藥材調補,促進氣血生成並產生乳汁;至於肝氣鬱滯者,則以王不留行、白丁香、青皮、柴胡、通草等藥材疏理肝氣,讓肝經運行、輸送乳汁更為順暢,。
除此之外,產後媽媽也可多按壓以下穴位,雙管齊下,更有助於乳汁生成:
1. 乳根穴:乳頭下方2指處
2. 膻中穴:兩邊乳頭的中心點
3. 太衝穴:大拇趾、食趾交界凹陷處
▲按壓乳根穴、膻中穴有助於上奶與追奶。
▲太衝穴同為上奶、追奶穴位。
小提醒:按壓時可用指腹或按摩筆輔助進行,每個穴位可揉、按2分鐘,如出現痠脹感為正常現象,惟需拿捏力道,避免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