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問你「為甚麼人不能像飛機一樣飛翔?」,你會怎樣回應他?你會隨意敷衍他、把答案直接告訴他、叫他去找資料,還是陪他一起去探索?為了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Curiosity Kids 的創辦人Stuti Sharma 決定辭去她原來的工作,以科學小實驗來回應孩子腦袋中一個又一個的問題。
幼兒順序漸進學科學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Curiosity Kids 提供適合不同年齡的兒童科學課程,形式包括小組課堂、個人課堂,甚至派對活動。24-36個月大的幼兒主要通過感觀刺激的活動,認識簡單的科學概念;觀察和討論則對3-5歲的兒童尤其重要;5-8歲的兒童會學習預測實驗結果,以及把科學原理扣連到日常生活當中。
把科學實驗搬到網上
受到疫情影響,科學課堂移師到網上教室進行。對象針對5-7歲和7-9歲兩個年齡組別的小朋友,目的是用家中常見的物品,如海棉、油性筆、小鏡子等,進行不同科學實驗,加深孩子對科學概念的興趣和理解。每節課堂時間為30分鐘,以確保小朋友的螢幕時間不會過長。
題材切合孩子興趣
令孩子感到好奇的主題總是離不開生活,好像人體、光、聲音和磨擦力等。有時候小朋友出於好奇,便把腦中有趣的想法付諸行動;但是從家長的角度來看,這些行為就變成了「搞震震」和搗蛋。如果小朋友可以在導師的引導下,通過精心設計的科學實驗來滿足其好奇心,不是兩全其美嗎?
課堂實驗後的延伸
科學實驗就是從經驗中學習,然後表達出來。因此完成課堂實驗後,老師會鼓勵小朋友和其他同學分享他們的發現和所學;還會傳送課後活動和工作紙,鼓勵他們反思和學習,並在日常生活中重覆進行這些有趣的小實驗,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
家長角色 亦師亦友
雖然在職的家長未必能夠陪同孩子一起參與課堂和做實驗,但在課後聆聽孩子的分享也是很棒的親子時光。創辦人Stuti曾指出,若果小朋友把你視為朋友,他們會更為願意與你分享和理解你的想法。除了成為子女的朋友,作為家長也要懂得平衡「放手」和「提點」兩者:在孩子遇上困難時要提點他們;而放手讓小朋友嘗試,則有助建立親子互信的基礎。
如果家長想培養小朋友對科學的興趣,不妨讓他們嘗試參與這些趣味小實驗。多聆聽孩子的想法和發現,你會發現做實驗不只是「搞搞震」,而是珍貴的成長和學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