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九月,已報名投考直資和私立小學的家長及學生,來到應付小一入學面試的高峰期。每年新一屆小一面試培訓課程開始的時候,除了軟技巧,日朗坊面試培訓課程總監Raymond Sir都會千叮萬囑家長們:能否實現入讀心儀學校的願望,與孩子有沒有良好閱讀習慣是直接掛鈎的。馬上看看真實的學生面試故事和家長伴讀錦囊!
Raymond Sir舉了一個例子:幾年前,有三個小一面試培訓班的學生,分別稱為A、B 和C。A和B同學就讀比較輕鬆的幼稚園,沒有參與很多興趣班,學術水平屬中等。可是,他們擁有良好中文溝通和表達技巧,也有很豐富的想像力。他們的父母每天都會在家跟小朋友閱讀不同故事書,在日常生活上也花了很多心思去教導小朋友。
第三位C同學就讀名校幼稚園,日常時間表比成年人更加忙碌,單是英文課堂,每個星期一、三、五的早上都要學兩小時,學術明顯比A和B兩位學生強得多。
三位學生的家長都心儀一間有名的直資男校,而他們都能夠進入最後一輪面試。 結果是學校取錄了A及B,卻沒有取錄C。
A和B的家長當然非常開心,他們沒有想到兒子學術中等水平,卻能夠入到最心儀學校,並感謝Raymond Sir一直以來的鼓勵。
C家長就向Raymond Sir訴苦,說自己花了很多時間栽培兒子,參加不同的興趣班,不明白為何A和B都被取錄,而她的兒子卻沒有。 Raymond Sir對C家長的回應是,從第一天開始,他已經不斷提醒家長「學習不是例行公事」。神校和名校的學術評估只是其中一個環節,他們更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閱讀習慣。可惜的是,仍然有很多家長把能力排放在學習動機之上。
當時,不同家長都跟與Raymond Sir透露該所學校最後一輪的小一面試過程,Raymond Sir認為被取錄和不被取錄的分野是:閱讀習慣的成果和學習動機。校長只需要問幾條問題便心裏有數。
頂尖學校取錄學生的準則不只是考慮學生學術能力程度,而是希望小朋友擁有無窮的學習動機,因為被名校取錄的學生,學校都有信心可以把他教好,因此,學校也希望小朋友在學習上是一匹千里馬,可以跑得久、跑得遠。
閱讀不只是應付小一面試,而是培養小朋友從小能夠從書本中找到樂趣。掌握以下6點,學會和小朋友伴讀不同圖書。
喜歡閱讀的人基本上除了不斷增長知識,亦展現到個人博學、對知識的渴求和擁有良好的修養。這也是名校取錄學生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學校只需要在面試中透過簡單的個人問題,並進行一些基本閱讀活動流程,從中觀察學生的閱讀態度、對書本內容的理解和對內容的演繹方法,繼而了解小朋友在家的閱讀習慣,以及推算小朋友學習動機有多強。
相信很多家長已經培養與孩子伴讀的習慣, 問題只在於方法是否正確。良好的伴讀習慣,是父母一起恆常地共同參與。因為伴讀引伸的果效不單止是識字,而是父母在伴讀故事後和小朋友對話,訓練他們的多角度思考。爸爸和媽媽可能發問方式會不同,所以兩者都是重要的伴讀角色。思考能力正是名校小一面試的重要一環。
Raymond Sir從來不鼓勵家長為了與小朋友應付小一面試,才臨急抱佛腳地閱讀。還有就是很多家長對於選擇書本,都有錯誤觀念。不少家長認為小朋友識字多、能閱讀深奧的內容,便能取悅老師和校長。Raymond Sir見過很多家長帶到面試班的圖書文字數量,可以媲美小學三年級程度。
也有很多家長,不論是拍影片說故事,或是學校要求小朋友帶圖書去面試,他們很抗拒給孩子一些膾炙人口的故事書,例如「三隻小豬」、「狼來了」、「龜兔賽跑」 和「醜小鴨」等。他們認為有很多學生都會選擇這些書本,怕被其他學生比下去。
還有許多家長選擇英文圖書的時候,會選擇坊間一些教英語拼音的書本, 因為家長注重小朋友閱讀詞語能力,卻忽略了內容在講故事的可塑性。
以上選擇圖書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是錯的。學校不是為了評估小朋友可以認識多少字,及或者能閱讀的書本有多艱深,而是想推斷小朋友的閱讀習慣,觀察他們是能否從閱讀中找到樂趣。因此,家長在家中伴讀時,應該選擇小朋友感到興趣;其語文程度能夠應付的書本,慢慢地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小一面試過程中,對於「閱讀」的評估方式其實萬變不離其宗:
其實,說出書本中的故事,在面試過程中最為常見,也是最講求技巧。Raymond Sir的不同學生即使是說「三隻小豬」的故事,也可以用各種方式,說得出神入化。
偏偏很多家長在伴讀的時候,把焦點放在書本的文字上。當老師要求小朋友敘述書本的故事時,不論是自己攜帶的圖書,或者是老師隨意安排給學生的圖書,他們也就把「講故事」變成了毫無表情的「朗讀圖書中句子」。這樣的表現當然不符合學校的評核標準。
如果一個學生能夠生動地把「三隻小豬」 的故事有特色地敘述出來,(當然最好也能朗讀書本上的一些句子),比起公式化地把一本比自己能力高兩級的書朗讀出來,學校普遍都會主觀地認為前者的學習動機會比較好。
家長在伴讀時, 應該花大部份時間描述故事中的插畫,讓小朋友了解每幅插畫的意思,並敘述出來(Show & Tell), 然後連接成一個故事。就算小朋友描述圖畫內容與故事內容有距離,家長也不需要即時糾正。因為家長可以用問題去引導小朋友思考,然後理解插畫的真正內容。
家長講圖書故事時,可盡量運用不同感情去表達故事中的情節,從小培養孩子對不同情感的理解和表達。當小朋友能夠拿捏敘述故事的技巧後,父母亦可以發問問題,讓小朋友深入思考。 這些都是老師在面試過程中必定會觀察的元素。而朗讀內文這個環節,則是放在完成以上過程後的學習環節。
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也充滿不同的學習機會,學習不應該規限於在學校或書本。例如,家長和孩子閱讀了「烏鴉喝水」這個故事後, 家長可以和孩子可以用石頭、水和一個玻璃樽來做實驗,驗證烏鴉喝水的故事。這樣除了可以令孩子加深了解故事中的情節和背後的原因,也可以讓他們找到閱讀以外的學習興趣。
立即到Champimom教育版,獲取更多升學實用資訊!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