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第一次與家長見面作海外升學諮詢的時候,總喜歡問他們一個問題:「你希望孩子在海外生活能得到什麼?」不論是什麼年齡的家長和同學,以下這個答案出現超過六成:「我想孩子找回讀書的自信。」
我相信不用多費篇幅去解釋原因為何要找回讀書的自信,始終香港的讀書環境較高壓,而值得探討的是,「變得自信」是否在外國生活、到海外升學孩子的專利? 不單止是自信,無論原本在香港的英語成績如何,筆者的學生總能在海外生活 4 個月內,已流暢使用生活英語,跟當地人打成一遍,我甚至聽過學生說他睡覺做夢的時候,夢中的語言都是使用英語!這是只靠學生自己的「造化」?海外的老師教書方法不同?抑或另有原因?
從小到大,香港學校教導英語時重視文法、拼寫、發音,如孩子做功課或者上課時說的英語與教科書不符,常常需要不斷抄寫改正、當眾被老師糾正等等。這類的「改正」文化雖然對於日後建立英語根基有幫助,但更普遍的是嚇怕了孩子,不敢開口說英文,怕說錯寫錯,日後若果連運用英語都不敢,就連改正的機會都沒有了。
有很多在美國、加拿大升學的同學,在開學後數天告訴我,說發現很多外國同學也會拼錯字,跟他們溝通的時候想不起某個詞語如何翻譯成英語,向他們指手畫腳表達,毫無文法可言,對方也絕不介意,反而像玩 Charades(做動作猜詞)遊戲一般,一起猜想同學想表達的意思。
那麼未去海外升學的孩子或在香港生活的學生,面對這個「少講少錯」的文化,可用什麼方法解決? 筆者有一招分享給家長:在孩子幼時剛開始學習及運用英語的時候,家長不用過於緊張孩子運用英語的準確度,無論是與其他孩子甚至家傭以英語交談的時候,家長無需帶着老師的角度去評定孩子的英語水平,任意讓他們自創詞語,嘗試表達!
在我妹妹 5、6歲的時候,我曾經聽到她在公園遊樂場跟另外一個外籍孩子傾談,她說「Hello! This is my jeh jeh! (家傭「姐姐」)」,即使她不知道家傭的英語可以叫 domestic helper/maid 等等,重要的是她能夠將心裏面想說的表達出來。回想一下,妹妹說的這句句子有 6 個英文字,前 4 個用詞和文法都相當準確,作為家長在當下一刻實在不需要緊張,在孩子詞庫慢慢增多的時候,自然會將最後兩個英文字都說對的。
這一招無論任何年紀的學生也能有成效。中學年紀的孩子可能會因為習慣形成得比較久了,要多用幾個月的時間去適應 “It’s okay to make mistakes”,但有家長的耐性和鼓勵,自信將會重新建立。而對於年紀小的孩子,這招更是立竿見影。家長,今天閱讀這篇文章之後,就立即開始協助孩子開口說英語!
筆者Kiki Wong 十六歲到美國留學,畢業南加洲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Marshall商學院創業系,以親身經歷為海外升學領航,創辦 美華文化升學 。過往 8 年間協助超過200個家庭到美國及加拿大升學入讀 Top100 名校,並於當地畢業後就職。過往學生來自(節錄):拔萃男/女書院、英華女學校、香港及九龍華仁書院、喇沙書院、協恩中學、嘉諾撒聖心/聖芳濟各書院、英基國際學校各屬校、滬江維多利亞學校、思貝禮國際學校等。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