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台灣、菲律賓等地都是熱門親子旅行的地方,是否注意到這些熱點其實都位於地震帶上? 天災人禍難測,當與小朋友去旅行時,爸媽又如何事先準備地震應急包?馬上了解地震求生知識,一家人安心出遊!
維生水: 地震後可能會停水,所以要準備足夠的飲用水,建議每人準備至少3天的份量。可以用瓶裝水,並注意保存期限。
維生食物: 準備一些不容易壞、不用煮就可以吃的食物,如:餅乾、巧克力、能量棒、罐頭等等。
急救用品: 準備一個小藥箱,放膠布、紗布、棉花棒、消毒藥水、止痛藥、腸胃藥、個人常備藥等等。
手電筒和電池: 地震後可能會停電,手電筒可以幫助我們照亮地方。同時,要多準備一些備用電池。
哨子: 如果被困住,可以吹哨子發出求救信號。
保暖衣物: 準備輕便的外套、襪子、毛巾,天氣冷的時候可以保暖。
雨衣: 下雨的時候可以穿,避免淋濕。
毛毯或睡袋: 晚上睡覺或天氣冷的時候可以保暖。
重要文件影本和少量現金: 準備身分證、健保卡、存摺的影本,還有少量現金,以備不時之需。
衛生用品: 衛生紙、濕紙巾、垃圾袋、衛生棉(女生需要)。
*不同人士可按需要收拾應急用品
嬰幼兒:嬰幼兒食品、安撫玩具、奶瓶、紙尿片
長期病患者:醫生處方藥物,如長期應急藥物
老人家:醫生處方藥物、輪椅用的後備電、假牙及應急氧氣
寵物:寵物食物
行動電源和充電線: 手機在緊急時刻很重要,可以和家人聯絡或查詢資訊。
收音機: 可以收聽即時消息。
瑞士刀或多功能工具刀: 有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用處。
繩子: 可能可以用來固定東西或當作輔助工具。
地圖: 如果需要移動到避難地點,地圖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方向。
筆和筆記本: 可以用來記錄重要事項或留言。
防塵口罩: 地震後空氣中可能有很多灰塵。
手套: 搬運東西時可以保護手。
資訊由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 提供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