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分幼兒園和幼稚園已經開學了,還有部分學校將於九月正式開學。有些家長會擔憂:小朋友平時很黏人,只要照顧者一走開,他們就會大哭大鬧。到開學時真是不堪設想!其實,幼兒這種黏著父母的行為是分離焦慮的表現,源於小朋友心中缺乏安全感,或對新環境感到不安所致。如果當家長平日有以下4個習慣,或更容易導致小朋友有分離焦慮的表現,立即了解更多!
家長有時會想:只要孩子看不到我,就會平靜下來,所以會在學校門口悄悄溜走。此舉不但無助解決分離焦慮,反而令幼兒無法確認父母甚麼時候會在身邊、甚麼時候離開、甚麼時候回來,加重不安及不信任感。
家長自己依依不捨,或者擔心小朋友一會兒分開會糾纏自己,這些情緒表現都會在不知覺間感染小朋友。每逢上學,大人就愁眉苦臉,小朋友亦會感到更不安,覺得上學不是一件好事。
「明天上學要是再哭,回家就罰你XXXX」家長以懲罰威脅子女,或者可以暫時制止其哭鬧,但這樣更加深了小朋友對上學的恐懼,亦有些父母會說:「你長大了,要勇敢,不能哭!」但幼兒內心對上學的恐懼沒有消除,這些「鼓勵」根本沒用。
部分家長只想趕快將問題解決,會哭鬧的小朋友直接交給老師,並說:「讓他哭。慢慢就會沒事」,然後逕自離開。父母這種強迫子女適應的行為,除了會加深他們的不安感,亦會令孩子覺得父母不愛他,也會影響親子關係。
分離焦慮情況的維持因人而異,部分人可能會從幼兒期維持到學齡前階段,亦有部分人進入小學階段仍有相關問題,甚更者,直至成年期亦會出現不同情況的分離焦慮。那麼,家長應如何協助年幼的子女擺脫這個問題?
當要與小朋友分離時,要告訴他原因:「上學時間到了。」若小朋友已有時間觀念,不妨指著手錶告訴他:「媽媽會在12時來接你,希望你在學校跟小朋友玩得開心,相信你做得到。」然後,要與小朋友說「再見」,明確地離開,放學時準時來接回小朋友。
媽媽或親密照顧者要為子女引入其他互動目標,例如父母以外的家人等,漸進減少陪伴小朋友的時間。一開始時,親密照顧者必須陪伴左右,待小朋友與「新人」玩熟了,再借機離開。例如:「媽媽去拿糖給你」,先離開1分鐘,立即回到小朋友身邊,建立信任;然後再逐漸延長離開的時間。
家長可與小朋友多說些上學的小故事,亦可為小朋友換上新校服,在上學時間或放學時間到學校附近逛逛,並告訴他:「你要到這間學校上學了,你看小朋友上學好開心啊,有好多好玩的東西等著你。」如此一來,小朋友對上學有概念,於新環境有認識,會比較安心。家長亦可在校方允許下,為孩子準備父母的相片或熟悉的玩具帶上學,亦有助減少其焦慮感。
「捉迷藏」遊戲的原理就是:對象不見了你要去找出來;這有助幼兒建立對物體恆存概念的認知。由於幼兒認知未成熟,對「物體恆存」有錯誤解讀,以為事物一離開便會永遠離開。而此遊戲讓幼兒知道媽媽不見了,一會兒再出現!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