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著名心理學家Howard Gardner創建的「多元智能理論」中,語文、數理邏輯、空間、肢體動覺、音樂、人際、內省智能都較為人所知。而第八智能——自然智能(Naturalistic Intelligence)則往往被人忽略。其實,它是指人分析及歸納大自然規律的能力。更有心理學家認為,它是社會新一代最應該被開發的潛能。現在我們就來看看,應如何協助子女發展自然智能。
缺乏機會接觸大自然
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閒暇時間都被家長安排的學習或才藝課程填滿了,他們雖然時常能接觸到有關自然的書籍、影片等,但投入大自然懷抱的機會和時間卻少之又少,加上城市的自然環境被過度開發,和父母一代人相較,現代小朋友的自然經驗,可以用貧乏來形容。
有部分兒童更被父母過度保護,由於怕野外有蚊叮蟲咬、環境不衛生、道路崎嶇容易跌倒,就避免孩子去接觸;反而導致孩子在置身野外時畏縮不前,不知如何在自然中自處,無法享受自然野趣。
讓植物成為老師
想要培養孩子的「自然觀察能力」,放手讓他們探索是最好的方法。第一步,家長可以在家中教導孩子種植不同的植物。透過種植的過程,小朋友可以了解到植物生長的特性,例如槙物需要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分滋潤;會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氣等。而按時為植物灌溉、施肥,亦有助培養幼兒的愛心與責任感。當植物開出漂亮的花朵、結出果實時,家長又可以教導孩子植物生長的全過程,並且鼓勵們觀察到的植物形態畫下來。如此一來,孩子就能通過種植,獲得多新知識。
投入大自然教室
大自然是一個豐富又變化的遊樂場,更是一個多元化的教室。自然環境的素材具有強大的學習效果,例如水土、花草、岩石,就比人造玩具更具可塑性;泥土、水池、樹林、草叢中又有各種小生物,供幼兒仔細觀察;而大自然中的光影、冷暖亦隨四時變化而不同。當小朋友在大自然中探索的有趣的事物時,它們的質感、氣味、聲響等,都能不停地為孩子提供各種感知刺激,促進不同知覺和認知的發展。所以,除了種植花草,家長不妨利用假期帶孩子到農莊、郊野公園等地方,為孩子與自然環境相處提供機會。
從玩耍中學習
蒙特梭利曾經形容,兒童「成天無所事事地閒逛,卻學會了所有的事物。」家長讓幼兒在自然中自由玩耍,透過主動的選擇去摸索,便能得到不同的操作經驗。例如見到螞蟻行走的路線,只要用手指路線上點一下,後面的螞蟻就會迷路,直至有螞蟻找回當初的路線,它們才能繼續前行。為甚麼會這樣?那是因為路線的氣味,被我們手指的氣味擾亂了的緣故啊。小朋友不試着玩一下,如何印證這個有趣的事實呢?
自然知識是具體的,與生活經驗互相結合後,就能夠真正被納入孩子的認知體系當中。在自然中遊戲,孩子除了獲得知識和能力之外,也掌握了學習的自主性,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