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有位母親幫不足3個月大的兒子換尿布時,發現寶寶竟拉出一坨「果醬」似的大便,後來發現是竟大便帶血!爸媽馬上帶寶寶求醫,結果照腹部超聲波後,證實寶寶腸道阻塞,出現「腸套疊」情況,若不及時做手術,有機會導致腸穿孔,甚至死亡!而且「腸套疊」多發生在寶寶3個月至6歲期間,4至10個月寶寶更是高危一族。爸媽千萬要小心。
4至10個月寶寶為高危族
分享上述個案的,是台灣林口長庚兒童急診科主任吳昌騰醫生。他表示,經檢查證實,這名男嬰的病發部位在「target lesion在左側」,而在等待手術期間,男嬰每次解大便,拉出的都是鮮血便!他表示,「腸套疊」(Intussusception)是指一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導致腸內容物要通過出現阻礙;最常見的位置是小腸與大腸的交界,即「迴腸─結腸」型腸套疊。此症多病發於幼兒3個月大至6歲期間,當中以4至10個月寶寶較常見。而有約80%病例在2歲前發病,通常於春天和秋天發病。隨着年齡增長,2歲後的發病機會逐年減少,男孩的比例約為2:1,而女孩的比例則約為3:1。不過,除嬰幼兒外,曾經罹患腸胃炎、接受腹部手術,以及腸道腫瘤的患者,也較容易出現相關的的徵狀。
「腸套疊」的徵狀及影響
由於「腸套疊」會影響腸道內的血液供應,腸道缺氧引起間歇性的強烈疼痛,加上寶寶又不會說話,早期發作時會面色蒼白、蜷縮着身體、煩躁不安及不斷哭鬧。患病的寶寶有可能會吐出含膽汁的嘔吐物,而通常會在發病後6至12小時內排出血便。剖分病發較早的嬰幼兒,初時或有1至2次正常大便,但在3至4小時內就會排出帶血、如果醬般的粘液糞便;情況持續數小時,孩子會不斷重複地排出血便。這樣一來,寶寶有可能出現開始脫水、電解質紊亂,精神不振、嗜睡、反應遲鈍等情況。情況嚴重者,會導致腸道壞死、穿孔;當腸壞死時,更會引發腹膜炎,甚或引致中毒性休克等症狀,最終導致死亡!
細心觀察助發現病情
最後,吳昌騰醫生對上述個案的結論是:「爸爸、媽媽夠機警!」因為他們的兒子不到3個月大,幸好父母在他發病後的24至48小時內及時發現病情,使孩子得到正確診治,小朋友現在病愈後情況良好。他也提醒大家,目前「腸套疊」沒有任何方法能夠預測或預防,僅僅依靠父母、照顧者提高警覺,及時帶小朋友就醫,方能把握治療時機。若延誤治療,卡住的腸道可能缺血壞死或穿孔等,就會有生命危險。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