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特別容易覺得餓,懷孕初期與中期的原因大不同。孕程進入中期後,正是胎兒快速成長的時候。當孕婦感到飢餓是因為寶寶成長需要的「蛋白質」不夠用了,這是寶寶在提醒媽媽「快餵我」!
懷孕中期需要大量蛋白質
當得知懷孕時,醫生都會提醒準媽媽初期(12 週之前)除了補充葉酸,其餘均衡飲食即可。因此,懷孕初期的飢餓感可能是來自母親孕吐不適、進食較少,或是身陳代謝率提高、腸胃蠕動快速,增加胃排空速度,引起飢餓素作用提醒準媽媽該吃東西了。
懷孕中期(12 週-24 週)準媽媽感到飢餓時就要注意了,因為這時候是胎兒開始要「大展身手」的時刻。約從第8週開始,寶寶手腳逐漸成形,一直到進入懷孕中期,這期間寶寶各種器官正快速地發育。蛋白質正是建構身體各項組織、合成肌肉等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來源。蛋白質會分化成胺基酸,通過胎盤提供給胎兒成長養分。若是攝取量不足,身體就會發出飢餓訊號,提醒準媽媽該吃東西了。這時如果只是吃些餅乾、麵包等小點心,只能短暫提供飽足感,過沒多久又會感到餓。若長期下來只是這樣應付過去,準媽媽反而吃進過多熱量和糖類,無法滿足寶寶營養的需求,而且還會令媽媽變胖。
蛋白質為寶寶打下健康基礎
對胎兒來說,充足的蛋白質不僅於建構身體組織與肌肉而已,它還扮演為免疫系統製造抗體、製造荷爾蒙、酵素等,幫助胎兒於足月出生時能成長到健康範圍的體重,有助建立免疫防禦力。
那麼怎樣的攝取量才是適量的呢?根據香港嬰幼兒營養聯會資料顯示,準媽媽在懷孕初期不需要額外攝取,維持一天攝入 55 克,待中、後期(24 週之後)逐漸增加,中期標準量落在 70 克,後期則是 85 克較為適當。1 瓶 450 毫升的無糖豆漿約有 15 克蛋白質,嫩豆腐半盒就是 7 克蛋白質,可向營養師諮詢攝取量,缺少或過量都會影響胎兒與母體健康。
動物性蛋白質 vs 植物性蛋白質
蛋白質從日常食物攝取即可,又分作動物性與植物性蛋白質:
動物性蛋白質
肉類:紅肉-牛、豬、羊,白肉-雞、魚,以及各式海鮮。
蛋類:雞蛋、鴨蛋、鵝蛋等各種蛋類。
奶類:牛奶、酪乳、芝士等,應選擇食用經消毒的奶製品。
植物性蛋白質
豆類:黃豆、大豆、豆漿、豆腐等。
油脂類:堅果,但也含有大量鉀、磷、脂肪與熱量,須斟酌食用。
孕婦如無素食需求可朝營養均衡原則,分配攝取不同來源的蛋白質。在感到肚子餓時,搭配含蛋白質的食物,富飽足感又有營養。輕鬆孕育健康寶寶,媽媽也能維持體態。
想知道更多 孕期/產後 資訊,馬上參加Champimom孕媽媽尊尚會: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