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到寶寶的「第一個一千天」(1st 1000 days),意旨寶寶在母親子宮著床的那一刻起,到出生後三歲的期間,大約1000天的時間,將奠定孩子未來身體、心理、語言、社交的基礎。沒有經驗的新手媽媽,該怎麼在親友的建議、各派的教養知識下,用自己內在的智慧做出正確的判斷,為孩子營造獨特的親子經驗呢?來看看《人初千日育兒法》,怎麼培養媽媽的四大智能。
三歲前的1000天,奠定寶寶成長的基礎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3年提到,寶寶「第一個一千天」(1st 1000 days) ,指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著床的那一刻,直到出生後三歲的時間,大約1000天左右的時間,這段期間是寶寶發展的黃金期,寶寶大腦的神經結構、身體的成長發育、語言的發展及認知能力,都在這段期間奠定基礎。根據嬰兒語言發展的研究,寶寶三歲前從家庭及外界的環境中,累積基礎的字彙庫,學習怎麼表達自己的想法、理解他人話中的涵義;除此之外,基本的行動能力,像是吃飯、刷牙、換衣、走路......等,都是在三歲前,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累績。
「人初千日」為家庭帶來衝擊性的變化
當孩子來到家庭中,勢必會對夫妻的生活產生巨大的變化。從經濟層面來看,新生兒的尿布、奶粉、衣物等,林林總總的項目,每項累積起來都是不少的支出;從生活模式來看,夫妻兩人的甜蜜世界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嬰兒的哭鬧聲,嬰兒用品佔據家中的環境,疲於在晚上照顧孩子的媽媽,實在沒有對老公甜言蜜語的力氣;從教養層面來看,寶寶該由誰來照顧呢?媽媽要辭職當家庭主婦、還是請保母或公婆來照顧?當教養遇到不同的想法時,該聽誰的意見?身體的變化及生活的改變,衝擊新生兒的家庭,彷彿來到轉型的考驗期,媽媽如何渡過這段期間的變化,在鄭宜珉老師的著作《人初千日育兒全書》中,她用豐富的案例,為新手媽媽找到解方。
找回內在四大智能,不依賴「外在權威」
作者鄭宜珉老師是密西根大學安娜堡校區幼教碩士,在幼教領域從事15年,她發現新手媽媽當遇到問題的時候,至少詢問17個人以上,才會認為自己的教養方式是正確的。為了協助新手媽媽解決育兒的疑惑,她創立了人初千日 (NUTURER)平台,她認為媽媽需要的不是教養的資訊,而是培養自身的思辨力及判斷的智慧,在教養上,不要過度依賴「外在權威」,而是信任自己的「內在權威」。鄭老師認為新手媽媽需要培養以下四種智能:
1.心智智能(Mental Intelligence)
第一次當媽媽,不確定該怎麼做才適合,因此會參考許多外在的資訊,確保能夠照顧稚嫩的新生兒。但外在訊息這麼多,不是每個都適合自己的寶寶,新手媽媽需要學習分辨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也就是要有思考辯證的能力,然後依據寶寶的個性理出適合自己的教養方式。「事實」跟「觀點」的差別在哪呢?鄭老師在書中舉例:
▶事實:我手上的冰淇淋原料是牛奶。
▶觀點:冰淇淋很美味營養,你一定得嚐嚐。
2.情緒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
從懷孕、生產到育兒的過程中,媽媽的身心產生很大的變化,在這個轉變期,媽媽對自我的定位產生困惑,在忙碌的育兒生活中彷彿失去了自己。當媽媽的情緒起伏過大時,可以看著鏡中的自己,表達內心的感受,比如:「親愛的XXX(自己的姓名),我知道妳看起來很累、很困惑,身為媽媽並不容易,我知道妳心裡的小女孩很無助,別擔心,我看到了她,她會跟著我們一起往前走。」媽媽適時擁抱過去身為小孩的自己,修復童年時的創傷陰影,才能用穩定的情緒育兒。
3.生理智能(Physical Intelligence)
寶寶出生後,媽媽的體力受到高度的挑戰,如何好好的吃、好好的睡、好好的運動及好好的按摩,是每個媽媽都要學會的技巧,不管使用哪種學派及方法都好,當媽媽確實照護好自己的需求,才有體力照顧孩子,如果身體長時間無法得到妥善的休息,容易引發媽媽手、失眠等身體上的疾病,進而影響情緒的健康。
4.創意智能(Creative Intelligence)
在教養的路上,新手媽媽必須體認,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與孩子的相處時刻都是獨一無二的「第一次」接觸,媽媽需要觀察寶寶的特性與需求,發揮創意營造親子間獨有的默契,比如:在幫寶寶換尿布時,媽媽可以唱兒時常聽到的歌曲,建構家庭的文化。
當媽媽建立了以上四種智能,才能夠面對「人初千日」的育兒重擔,帶著成熟的愛,奠定孩子最重要的1000天。
資訊參考來源:人初千日育兒全書:決定孩子一輩子生命品質的10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