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經常咬指甲,爸媽一再制止反而變本加厲,該怎麼辦呢?咬指甲這個行為反映出小朋友焦慮的心理狀態,可能與生活正面臨轉變有關,也可能是小朋友想吸引父母的注意力。立即了解小朋友經常咬指甲的五個原因和戒除咬指甲的方法。
咬指甲是0到12個月嬰兒口腔期的常見行為,嬰幼兒會透過吸取母乳、吃奶嘴或者把東西放到嘴巴裡面的方式,從而獲得安全感。有些小朋友儘管脫離嬰兒時期,當遇到令他感到不安的事情時,還是會用同樣方式讓自己安心下來。
小朋友在面對學校、家庭或社交壓力,或者生活中發生了變化,像是學習戒尿布、搬家、上學或者弟妹出生了,小朋友不知道怎麼應對新的生活模式,可能會感到焦慮,咬指甲成為一種自我安慰的行為。
要是父母平常太過忙碌,沒有花時間陪伴子女,而小朋友知道只要他咬指甲,爸媽就會不高興和制止他。小朋友可能會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力,重複咬指甲的動作,藉此得到想要的關注或反應。
有些小朋友的牙齒可能在發展過程中感到不適,咬指甲讓他們感到某種程度的舒緩,便不自覺地形成咬指甲的習慣。
小朋友常常會模仿身邊不同人的行為。如果他們看到其他人咬指甲,可能會跟著學習。
有些小朋友在感到無聊或等待時,會不自覺地咬指甲,漸漸成為了一個習慣。
若小朋友的咬指甲行為過於頻繁,把指甲咬到流血,造成手指感染或長繭,或會影響小朋友的健康。父母就需要協助小朋友戒除咬指甲這個習慣,並引導小朋友用其他方法來調節情緒。
如果小朋友不知道如何排解心裡不舒服的感受,家長可以定期帶小朋友去做運動,如:瑜伽、打球、跑步或游泳。科學研究證實,運動可以讓大腦產生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愉快荷爾蒙,又稱為「腦內啡」,可以讓人感到心情愉快,舒緩焦慮的情緒。
戒除咬指甲的行為需要時間,小朋友在一時之間戒不掉的話,家長可以跟小朋友商量,如果小朋友大拇指的指甲,在一周內沒有被咬斷,那就可以獲得一份小獎勵,獎勵可以是不是物質的獎勵,可以是額外的遊玩時間、自訂親子活動或遊戲,為小朋友訂立短期目標,鼓勵子女逐步戒掉咬指甲的習慣。
當發現小朋友咬指甲時,家長不要生氣地責罵他,這樣做只會強化小朋友咬指甲的行為,讓他們感到更不安。家長可以用其他事情轉移小朋友的注意力,如:請小朋友幫忙做家事、陪他們一起閱讀和帶小朋友出去買東西等,避免小朋友長時間陷入焦慮的情緒中。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