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裂」是一種先天性疾病,於胚胎發育過程中,因為神經管閉合不全,連帶影響骨骼脊柱、神經系統組織等成長,稱之為「脊柱裂」,儘管科學家們認為是遺傳與環境因素造成,但有研究發現,高風險孕婦如攝取足量「葉酸」,將能大幅降低罹患機率。
脊柱裂為神經管缺陷的一種
胎兒神經管通常於懷孕4~5週左右完全閉合,閉合之後神經管才會進一步發育成腦、脊髓等神經組織,在此階段若無法閉合形成缺陷,導致脊柱裂開或脊柱關閉不全,此症狀稱為「脊柱裂(Spina bifida)」,狀況可能發生於任何一節脊椎,導致輕度到重度的身體或智力殘疾,其嚴重性取決於脊柱裂的開口大小、位置,以及脊髓和神經部分是否受到影響而定,由此可區分為2大類:
1.隱性脊柱裂(Spina bifida occulta)
影響程度相對小,新生兒背部肌膚沒有缺損,惟在該部位出現如酒窩的凹陷、小塊毛髮斑塊、小塊色斑或血管瘤等,神經組織並無外露。據美國脊柱裂協會資料顯示,約有40%的美國人患有隱性脊柱裂,幾乎毫無症狀而本人也沒有意識到此病的影響。
2.開放性脊柱裂
於新生兒背部、明顯有大小不一的皮膚缺損,其椎間外層有脊髓膜包覆的囊狀物,如囊狀物裡頭沒有神經組織,稱為脊髓膜膨出(Meningocele),反之則稱做脊髓脊膜膨出(Myelomeningocele)。開放性脊柱裂則依脊髓暴露情況,出現身體或智能障礙程度不一的狀況,影響程度較嚴重。
▲孕期攝取足夠葉酸,可避免寶寶脊柱裂
避開危險因素、攝取足量葉酸,降低「脊柱裂」風險
雖然現階段沒有找出導致脊柱裂的確切成因,但能歸納出幾項高風險因子,如母親過度肥胖、糖尿病控制不佳、孕期服用抗癲癇藥物、缺乏葉酸等,所以應避免可能的致病因素,別讓母嬰陷入危機。眾人皆知葉酸能提供胚胎神經管發育所需,有項研究找來曾懷有神經管缺陷胎兒的女性,從懷孕前3個月開始服用高劑量葉酸補充劑,直到懷孕後3個月為止,檢測發現大幅降低75%的神經管缺陷機率,對於高風險孕婦來說,是減少胎兒罹病危險與心中憂慮的好消息。
而脊柱裂發生於懷孕4~5週左右,可能在孕婦得知懷孕之前就已存在,因此建議婦女計劃懷孕起,應多從綠色蔬菜、肝臟、胡蘿蔔、南瓜、蛋黃和全麥穀等攝取葉酸,如有必要再依醫生囑咐使用葉酸補充劑,並不宜超過孕期每日建議量600微克,攝取過量反造成胎兒發育遲緩。同時,孕婦應以食用營養均衡食物為優先,避開高油脂、高熱量飲食,確實控管體重,才能降低肥胖引起的疾病與危機。
▲綠色蔬菜、肝臟、胡蘿蔔和全麥穀等可攝取到葉酸
胎兒還沒出生前,就能篩檢判斷
脊柱裂能夠在懷孕期間,經由以下3種方式檢測得知:
1.抽血-於孕期15~20週時,34歲以下孕婦會進行第二期的母血唐氏症篩檢,透過抽血可檢測出其中甲型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含量,作為初步篩查,不過仍需超音波或羊膜穿刺輔助判定。
2.超音波-從懷孕初期到後期,皆可運用超音波影像掃描胎兒影像,觀測追蹤外觀是否有脊柱裂跡象。
▲超音波影像掃描胎兒影像,可觀測胎兒外觀是否有脊柱裂跡象
3.羊膜穿刺術-於孕期16~20週檢測,能取得胎兒完整細胞,檢測羊水中的甲型胎兒蛋白,就能從中檢測胎兒的神經管是否發育異常,其數據的參考價值高。
透過篩檢、檢驗若得到不好的結論,也才能及早治療並與小兒神經外科會診討論後續,但仍希望經由備孕時就進行均衡飲食、保持健康體態與良好生活習慣,懷孕後不忘準時產檢為前提,以預防重於治療的觀念孕育寶寶,才能歡喜展開媽媽、寶寶都健康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