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期,是否發現手、腳明明沒有任何疹子,卻搔癢不適,而且每到夜晚更是顯得奇癢無比;不僅如此,搔癢感還會慢慢地從手、腳蔓延到身體,如果懷孕後期有以上症狀,要留意可能是「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也是肝功能出現異常的前兆!
好發於懷孕後期的「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好發於懷孕後期(24週之後~)的一種肝臟疾病,導致病症的緣由,需要從肝臟與膽汁的循環說起。膽汁是由負責代謝的肝臟細胞所分泌,當肝臟將血液中的養分、廢物再次加工運作後,就形成淡黃色的膽汁並儲存於膽囊,進食時,膽汁就會進到小腸協助分解脂肪,然後再通過血液回到肝臟。
由於膽汁流進膽囊的速度變慢或停止,逐漸地堆積於肝臟內,而後溢出進入血液之中,形成劇烈的搔癢感,因此導致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對於造成疾病的原因尚未明朗,普遍認為是懷孕時雌激素、黃體素升高、有膽汁淤積家族病史的基因,為疾病主要誘發因素。
▲懷孕後期身體搔癢卻沒疹子,要考慮是「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
懷孕後期手、腳強烈搔癢卻沒疹子要注意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的主要症狀,由手、腳開始,逐漸擴散到身體各處的強烈搔癢感,而且夜晚感覺更加劇烈,但其搔癢程度、主要搔癢部位,與腹部肌膚隆起、延展所造成的乾癢不同,也和有搔癢症狀但會出現皮疹的妊娠搔癢性蕁麻疹樣丘疹及斑塊(Pruritic urticarial papules and plaques of pregnancy,PUPPP)不一樣,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的肌膚並不會出現疹子。
再者,孕婦可能會出現眼睛、肌膚發黃的黃疸(Jaundice)現象,但此症狀相對少見。亦或是出現輕微噁心、食慾不振、身體不適的感覺。如有出現以上病症,需盡速就醫,因為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對孕婦的影響,主要以強烈的搔癢及睡眠不足較為難受,但對胎兒健康則可能造成危害。
▲罹患此病對胎兒健康存在一定的風險
對胎兒健康影響大,生產是解決之道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導致胎兒出現的併發症,有懷孕37週之前出生的早產狀況、胎兒窘迫引起提早排胎便,可能導致肺部與氣管阻塞,產生呼吸功能變差的胎糞吸入綜合症(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晚期死產(胎兒死亡於懷孕28~36週之間)或足月死產(胎兒於懷孕37週或之後更晚的週數死亡)。
由於對胎兒健康風險大,醫生除了會開立可排除膽汁、舒緩搔癢的藥物之外,並安排定期照超音波、監測胎心音等,追蹤胎兒健康;孕婦則以血液檢測,觀察肝指數的變化為主。如果懷孕週數接近預產期,醫生也會建議提早催生或剖腹產,以生產解決問題;而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的搔癢感,也會在產後幾天逐漸消退,體內膽汁淤積狀況也會解除,若仍有搔癢或其他症狀,則需再檢查是否有其他潛在疾病。
根據美國梅約醫學中心(MAYO CLINIC)數據表示,約有60~70%患病婦女於下一胎懷孕時會復發,所以,如曾有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病史,或膽汁淤積的家族病史,越接近懷孕晚期、越要留心生理變化。
資訊參考來源: MAYO CLINIC、Cleveland Clinic、NHS
MAYO CLINIC__ https://www.mayoclinic.org/
Cleveland Clinic__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
NHS__ https://www.nhs.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