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懷孕之後,吃的、喝的、用的都格外注意與小心,深怕影響腹中胎兒的成長,但還有一項難以預防的,就屬看不到也摸不著的「空氣污染」,不僅直接危害準媽媽的健康,也會影響胎兒發育、體重過輕甚至早產。
看不見的空氣污染也是養胎敵人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曾報導關於COVID-19與早產比例下降的現象,始於愛爾蘭、丹麥的醫生,發覺因COVID-19而實行管制的關係,降低孕婦早產的機率,聯繫各家醫院也都有類似情形,引起各國新生兒學者專家的注意並調出數據分析,丹麥Michael Christiansen博士與團隊擷取封閉最為嚴格時期的數據與前5年相比,發現於28週前出生的嬰兒居然下降了90%之多。美國新生兒專家Stephen Patrick博士推敲原因之一,可能是管制後路上車輛變少、空氣污染減少,促使早產率下降。
空污對胎兒造成的影響
的確,世界衛生組織(WHO)亦曾發表,空氣污染會造成新生兒體重過輕、早產的言論,而胎兒肺部儘管在懷孕早期(約5週左右)即開始發育,但卻是身體最後一個成熟的器官(約36週),若早於32週出生,肺部細胞表面活性物質(Surfactant)分泌不足,出生後就容易發生呼吸窘迫綜合症(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嚴重的話會導致日後肺功能發育不全。
▲WHO曾發表,空氣污染會造成新生兒體重過輕、早產。
空氣污染影響不僅於此,由美國醫學協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所出版的《JAMA Pediatrics》醫學雜誌,其中曾發表一篇產前暴露於空氣污染的文章,點出懷孕期間接觸車輛廢氣、燃燒煤炭、石油或是天然氣而釋放的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s),影響胎兒神經發育,增加胎兒罹患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的風險,更別說空氣中直徑小於2.5微米的懸浮微粒(簡稱PM2.5),直接侵襲孕婦的呼吸道系統、提高心血管病變比例,長期處在PM2.5超標的高風險環境中,不排除會影響腹中胎兒的智力發展,因此,不能小看空氣污染這個隱形敵人。
室外與室內都要慎防吸入髒空氣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空氣污染視為「公衛危機」,是普遍性的環境污染,建議孕婦可以從室外及室內兩個方向避免與預防:
室外
1.隨時留意環境空氣品質動向,空氣品質不好的時期,盡量少外出、即使外出也要戴上口罩,保護自己免於污染侵害。
2.遠離交通擠逼的時間、少在大量焚香的廟宇逗留,待越久、吸入危險物質越多。
▲不管室內或室外,都要防止吸入髒空氣。
室內
1.家中禁煙,避免二手煙、三手煙的健康威脅。
2.減少家中焚香,改採鮮花素果更加環保的祭拜方式。
3.種植可淨化空氣的綠色植物,如常春藤、吊蘭、黃金葛、虎皮蘭等,同時綠化家中增添孕婦好心情。
4.家中裝潢時,即可考慮安裝鮮風對流機等空氣淨化系統,或是空氣清新機等設備,布置出孕婦安心養胎的環境,對胎兒健康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