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家長總是想辦法令他們停止發脾氣,希望他們立即變得懂事,並承諾以後不會犯同樣的錯誤,甚至學習控制情緒。但事實上,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回應是有效撲火還是火上加油?
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
孩子發脾氣往往令家長感到煩惱。很多家長都表示他們無論怎樣叫孩子們冷靜,替他們想辦法,或是解釋給他們聽,孩子的脾氣好像越大越壞,家長的話不但沒有令孩子的脾氣降溫,甚至好像火上加油似的,越鬧越激動,家長們都感到十分煩惱。
試舉例當孩子放學時大發脾氣,告訴家長他被同學作弄,老師還責備他,罰他沒有小息。有些家長會懷疑孩子,相信老師責備他必定有原因,希望孩子在學校不要犯錯,這類型的家長會說:「我總不相信老師會沒有原因就懲罰你,你必定有犯錯,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啊。」試試站在孩子的角度,這番話不但不能紓緩他們的情緒,更會令到他們加倍憤怒,下次再有不開心的事情他們必定不會再與家長分享。
避免過分說教
另外,有些家長過分著重教導孩子,希望他們學到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這類型家長會舉出一連串的方法,嘗試令孩子運用他們建議的處理方法,令事件不會再次發生。這類家長會說:「同學欺負你,你要找老師,告訴他們啊!找不到老師也要找風紀,你知道嗎?」當孩子不開心時,他們希望聽到的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一些被明白及體諒的說話。再者,你認為孩子不知道這些方法嗎?很多時候,家長建議的方法也是未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所以,這做法好像沒有破壞親子關係,但也沒有協助孩子學習到處理情緒。
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孩子有情緒,是理所當然的事。他們需要學習的是認識自己的情緒,學習控制並用適當的方法去表達及處理。所以家長要做的,是要當孩子鬧情緒時回應他們的情緒。例如:「媽媽知道你不開心,同學作弄你,老師又不明白你,你感到很委屈。」這樣的回應一來可協助孩子們認識自己當時的感受,二來孩子會感到家長是自己真心的聆聽者。
然後家長要協助孩子控制自己,例如孩子並沒有因為這事鬧人或打人,家長可回應:「你這樣憤怒也能控制自己,沒有打人,媽媽很欣賞你。」適時適當的欣賞能夠鞏固孩子們控制自己的行為,令他們經驗到原來控制自己會帶來正面的回應。最後便是協助孩子學習適當的處理方法。最有效的情緒處理方法就是利用說話,把不愉快的事情說出來,這樣情緒便被紓緩了。家長的回應絕對影響孩子的情緒發展,所以下次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也可以嘗試聽聽自己的回應是火上加油還是有效撲火吧。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