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中,壓力天天都有。即使是小朋友,面對的壓力也不亞於成年人。在長期受壓、無法紓解的情況下,兒童及青少年很容易出現情緒障礙問題。孩子感到煩躁或沮喪,並不代表他們有情緒障礙。家長如何識別孩子的情緒及行為問題呢?建議可從以下六方面進行觀察。
家長應觀察子女六大特徵
要觀察子女的情緒及行為問題,先要留意其言行。外向性表現如攻擊、反抗或衝動等行為;內向性表現如退縮、畏懼或焦慮等,這些表現都意味著情緒障礙的警鐘已被敲響。
1.生理層面
患有情緒障礙的孩子和普通小孩外表無異。不同的是,他們可能會有持續性和原因不明的頭痛、頭暈、腹痛、腹瀉、胸悶及呼吸困難等問題,即使就醫也無法作出病理判斷。這些都可能是由焦慮、緊張或衝動等心理因素導致的身體不適。
2.心理因素
現時小朋友面對壓力時,卻沒有成人的心智去面對衝突、挫折或挑戰,也不懂得如何減壓,導致心理受到影響。當他們無法以適當的方式來表達內心時,就可能引發出過度的恐懼、逃避、憤怒、攻擊、悲傷、壓抑等情緒問題。
3.認知方面
部分出現焦慮或固執症狀情緒障礙的兒童,會受症狀的影響而導致其專意力、記憶力表現較差。例如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的小朋友,本身會有專注力不足,或衝動思考的認知的問題。
4.行為方面
有情緒障礙的小朋友無法用恰當的行為表現來表達情感,亦無法像一般同齡孩子一樣維持適當的人際關係。他們普遍悶悶不樂,症狀嚴重者會出現行為異常。例如在不知道如何表達情緒時,搥打自己,甚至撞牆。
5.學習方面
情緒障礙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狀況。他們的學業表現遠遜於本身的能力水平。這歸咎於行為異常導致他們極度容易分心、固執,因此無法配合課堂和作業的規定。長期處於學業成績不理想的狀態,會令孩子容易覺得自卑或焦慮。
6.社交方面
患有情緒障礙的孩子由於無法有恰當的社交言行,很容易被家長誤解為「不聽話」、「故意作對」等,繼而得到懲罰性的對待,嚴重影響親子關係。情緒障礙的孩子也會因為無法適當表達情緒,或者控制衝動行為,而被老師、同儕等排擠或忽略,甚至成為他人欺凌的對象。
及早作出諮詢
若孩子有上述六大特徵中的半數特徵,家長宜即時帶同子女向心理學家諮詢專業意見,以便早發現問題,為子女提供適當的協助。此外,家長也要調整心態,自我檢討對子女的要求是否過高;同時,接納孩子的狀況,並透過講故事、角色扮演和假想遊戲等,引導孩子學習適當的情緒表達方式,以及社交技巧。若子女已就學,家長更要與老師進行緊密溝通,家校聯手為孩子提供最好支援。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