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高低起伏,無論大小心理創傷(如天災人禍、親人離世等)總會自動找上門來。大人的人生歷練比較豐富,懂得如何調控情緒及自行找出解決難題方法,但小孩子卻不懂處理,他們未必懂得通過言語表達自己感受,所以必須通過不同媒介,引導他們抒發心理創傷後的情緒,常見的媒介如藝術心理治療、音樂治療、遊戲治療、戲
劇治療等。
兒童心理創傷定義
英國註冊音樂治療師、註冊社工姚景之(下稱:姚Sir)首先教家長定義何謂「兒童心理創傷」,他指「當小朋友經歷了一些事件,而那些事件對他們的影響超出自己的應付範圍及能力,從而會減低小朋友的安全感及能力感,而調節情緒能力都有所影響、損害,就可視為兒童心理創傷。」
創傷的例子包括:與父母分離、父母離婚;親友突然死亡;
兒時心理創傷不處理 影響腦部警報系統
姚Sir說若果家長不及早妥善處理兒童的心理創傷問題,會影響小童的腦神經系統,因為每個人的大腦都有警報系統,如果小孩受心理創傷影響而不處理的話,警報系統就會變得敏感起來,情況就像警鐘失靈一樣,即使小孩身處於一個安全環境下,他們亦會很容易受驚;當長大後,這個問題就有機會演變成精神疾病或所謂抑鬱症,變得難以專心工作、常憂慮,繼而拖垮工作表現,還會影響和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
四招教家長觀察小孩有否異樣
相信家長最關心的是如何從行為及心理上,察覺出小孩經歷心理創傷後的情緒變化,姚Sir就分享了「四個F」準則,家長可特別留意:
Fight(常對抗)突然常常與爸媽對抗、鬥氣
Flight(常逃避)如孩子遇上校園欺凌,就會不想上學,不想見同學
Fear(常驚恐)呼吸困難、心跳加速
Freeze(常僵硬)身體不願動、常常沒反應、沒動力做任何事
他建議家長平日最好多與子女溝通,了解他們的個性,時刻保持極高的警覺性及敏感度,就能及早察覺子女是否受心理創傷而影響。雖然處理兒童心理創傷並沒有所謂黃金期,但姚Sir說愈早處理愈好。他又舉例說如果親人過身,小孩有心理徵狀反應屬正常,但當過了數個月後,若果小孩子還有不安的情緒,如常常要黏著爸媽睡覺,常說「很害怕離開世界」等字眼,就表示小孩很可能出現問題了。
家長宜多陪伴小孩 短期內勿搬屋轉校
如果家長真的發現小孩有異樣,姚Sir亦建議家長要密切留意小孩的每個行為動機,在經歷心理創傷後,頭兩個月內盡量不要再進行環境大改變,例如是搬屋或轉校等,盡量令孩子不要再面對新的改變,不要再給他們壓力。其次是家長必須多陪伴小孩,一些簡單動作如輕輕拍一拍小孩背部或膊頭,攬一攬小孩都是很有效的方法,因為他們正缺乏安全感,最後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家長就必須要尋求專家協助,例如香港小童群益會的賽馬會兒童心理創傷治療服務,就專為3至12歲兒童及其家庭提供心理創傷治療服務,並由已接受認可專業訓練的治療師、社工及臨床心理學家等負責。
賽馬會兒童心理創傷治療服務網頁連結
(上篇完)
下篇姚Sir將會講解如何利用不同樂器,達致音樂治療「兒童心理創傷」效果。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