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家長朋友抱怨,孩子在新學期開始後,沒有變得「生性」,會不分場合大吵大鬧,做事衝動又沒有耐性,功課稍為難一點,就放棄不做……其實,面對全新學習環境的學童,需時適應是情有可原,但如果撇除學習壓力,子女仍然表現出不理會指令、衝動、缺乏耐性等問題,或許是與其「執行功能」功能較弱有關。
大腦的過濾系統
「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s)是一個使人能集中注意力、記住指令、處理多項任務,以及進行規劃的心理功能。人的大腦利用這組技能,過濾不同的干擾刺耳,以確定任務的優先順序,訂立和實現目標;此技能有助抑壓衝動,讓人能隨著環境不同,而作出相應改變。
而有心理學研究發現,「執行功能」較強的學童,在行為自理和學業成績等方面,表現會較好,何解?這與其三大核心能力有關——「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包括語言及非語言工作記憶的能力)、「自制能力」(Inhibitory Control)以及「靈活思考」(Cognitive Flexibility) 能力。
三大核心能力
現在我們就用例子來說明這三大核心能力。一天,爸爸第一次帶一對小兄弟去看電影,他對小兄弟說:「看電影時要安靜,否則會打擾其他觀眾」。哥哥記住這項規則,這就是「工作記憶」。看電影時,弟弟忍不住大聲講劇情,試圖與哥哥討論,但哥哥卻忍住,沒有參與弟弟的討論,這就是「自制能力」。看完電影後,哥哥知道自己不必再遵守原先的規則,他現在才和弟弟討論剛才精彩的劇情,這就是「靈活思考」能力。而根據心理學家的說法,除此三大核心能力外,高階的「執行功能」還包括「解難」(Problem Solving)、「推理」(Reasoning)及「計劃」(Planning)能力。
對學習的影響
若「執行功能」運用在學習上,學童在上課時,必須記住老師的指令(工作記憶),然後,聽到其他班級在操場上體育課玩樂時,他必須抑壓自己跑出去一齊玩的衝動,將專注力放在課堂上(自制能力),他才能夠吸收新知識。放學回家後,他要將上課學到的知識調動出來,去完成當天的功課(靈活思考),但完成各項功課並非搬字過紙,需要思考一番(推理、解難),若然真的無法完成,學童還要好好想一想(計劃)如何解決,是否要問一下同學,或者明天如何向老師交代。
由此可見,若學童的「執行功能」較強,箇中的核心能力與高階能力,在其一天的學習中得以充分運用。若「執行功能」中其中一種或多種能力較為薄弱,學童便會表現出丟三忘四、自制力低、專注力差及較難運用所學知識等問題。
後記
其實,「執行功能」由嬰兒出生後便開始發展,至3至5歲階段為發展的急增期,之後的發展便會漸趨平緩。因此,家長不妨細心觀察子女聽從及執行指令(工作記憶)的完成度;他們能否為完成某事而抑制欲望,例如先洗好手再去吃蛋糕(自制能力),以及能否因應不同環境作出自我調適(靈活思考)。若他們做得到,那麼就表示其「執行功能」較強,反之則較弱;建議家長應帶子女到健康院作檢查與評估,以便協助子女作出改善。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