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數小寶貝令父母最頭痛的行為問題,相信尖叫必入三甲。無論是多麼可愛的小孩,只要突然大聲尖叫,就無法令人歡喜,尤其在公共場合;而且家長往往束手無策,甚至愈是制止,孩子愈尖叫得悽厲,實在尷尬得很。其實,任何事都有跡可尋,孩子突然失控尖叫也不例外。今回就探討小寶貝尖叫的原因吧。
隨年齡而有分別
甚麼年齡的孩子愛尖叫?一般在1至3歲的幼兒身上較常見。他們往往脾氣大又「善變」,前一秒還在開心笑,下一秒可能就會崩潰尖叫,令父母措手不及。有兒童精神科醫生表示,嬰幼兒的尖叫會隨着年齡層的不同,以及他們的發展狀況而有所區別。
一. 5個月至1歲半左右
這個階段的嬰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薄弱,無法完整地表達情緒及需求,因此會以尖叫來表達。同時,他們也會以尖叫來測試自己的發聲,會發現自己原來可以發出這樣的「聲音」,有時會好奇地不斷「嘗試」,甚至覺得很好玩!
二. 1歲半至3歲左右
小朋友的語言表達能力漸強,自我意識也愈來愈明顯,會用語言與爸媽溝通,以及表達情緒等。但當需求被誤解、被拒絕,或者父母的指令與其意願相反時,他們一時間不懂得用語言描述,就會用尖叫表示抗議。另外,這個階段的小孩感到被家長冷落時,也會尖叫吸引大人的關注,甚至藉此「爭取」自己想要東西——看爸媽是否會妥協。
三. 3歲以上
此階段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已比較成熟,大多數能與家長溝通、表達需求。但當他們出現憤怒、挫敗時,未懂得如何控制極端情緒,會用尖叫來反映感受。而他們已開始有主見,當不想遵守大人規範時,也會用尖叫挑戰大人的權威。
留意發展問題
除了上述生理、認知、語言能力發展等原因,也有三項病理成因,值得家長留意。
1. 語言發展遲緩
現時,小家庭的子女都是一個起兩個止,絕大多數家長都很疼愛孩子。家長及長輩們把他們照顧得太好,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孩子根本不用表達,就能滿足一切需求,久而久之,有機會造成語言發展遲緩。當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們又不懂得表達,就會用最擅長的哭鬧、尖叫來代替。
家長密切留意子女的語言發展狀況,若孩子超過2歲,仍不會用簡單字表達日常生活需求,總以尖叫或肢體動作與大人溝通,就要帶他們到健康院作詳細檢查。
2.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患上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的幼兒,通常會無法集中專注力、活動量遠比同齡人高、衝動控制能力較弱等,導致他們出現人際關係及學習上出現困擾。他們在無法控制情緒的狀況下,就會用尖叫抒發負面情緒。
3. 自閉症譜系障礙
一聽到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會令家長聞之色變。但現時一般10,000名新生兒中約有10到15個病例,而在美國更已上升至1:68(2010年數據),很值得家長正視。
患上ASD的幼兒一般在30至36個月可確診。他們可能會以各種方式作自我刺激,例如搖頭晃腦、擺動身體、一直繞圈等;也可能愛尖叫或發出怪聲。他們對環境很敏感,一旦周遭環境出現細微變化,也會令其情緒不安而尖叫。家長要留意子女日常與人互動的情況、眼神交流;是否一直重複同樣的語言,或重複呆板的動作等。若對孩子的行為有疑問,應盡早到健康院作檢查。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