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衞生習慣是健康生活的關鍵。建立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可以保護孩子免受細菌、病毒的侵襲,預防疾病。家長宜協助子女在幼兒期建立及學習6個衞生習慣,經過反覆練習後,自然就成為能夠自動遵循的行為模式,可終身受益。
六大良好衞生習慣1. 洗手
「洗手!洗手!洗手!」已經深入民心。家有小寶的父母對此更是重視,不但自己常洗手,也督促孩子在出外回家後洗手、在玩樂後洗手、在進食前/後洗手、如廁後洗手……建議方法孩子喜歡玩水,對洗手不大抗拒。但要好好地用肥皂
/梘液搓手再沖掉,他們卻沒有這個耐性。家長可以選用搓洗後變顏色的梘液,或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梘液,提升洗手的樂趣。
2. 刷牙
早晚刷牙可以防止牙齦炎、蛀牙等牙科疾病。而有不少牙科醫生亦建議家長讓學齡兒童使用牙線,以更有效地清潔牙縫中的食物殘渣。
建議方法
家長可使用潔牙指套為
0-3個月的孩子按摩牙肉,讓他們從小適應刷牙的感覺。
6-9個月時,可使用嬰兒矽膠牙刷;
9-12個月,可使用圓頭嬰兒牙刷;
1歲以上,可使用適齡的兒童牙刷。牙膏可以選含氟、具糖果味的,孩子會較易適應。而刷牙時間則要固定,養成早、晚都刷牙的好習慣。牙線則可在
10歲以後教子女使用。
3. 洗澡(包括洗頭)
家長要教育孩子正確的清潔觀念,例如每天至少洗澡一次,幫助要去除身體的汗水、油脂、大小二便等帶來的氣味;洗頭是要去除過多的頭皮油脂,令頭髮清爽等。家長亦要教孩子適當的洗浴技巧。
建議方法家長可使用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沐浴用品、毛巾等,提升洗澡的樂趣。若孩子極愛玩水,則要定明玩水的時間,確立洗澡的規矩,不宜放任。若孩子不愛或不肯洗頭,則要循序漸進——先是每日以濕毛巾擦頭髮,習慣後,逐漸轉用更濕的毛巾,進而用毛巾淋水。若孩子抗拒度減低,再加入不澀眼的洗頭水洗頭。
4. 咳嗽與打噴嚏的禮節當孩子咳嗽或打噴嚏時,家長要教他們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以防止飛沬傳播細菌。
建議方法家長咳嗽或打噴嚏時,為孩子示範如何使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若孩子咳嗽或打噴嚏時,來不及拿手帕或紙巾,則必定要教他們用手遮掩口鼻,然後馬上洗手,或使用酒精搓手液潔手。
5. 指甲的整潔
指甲「綑黑邊」除了很嚇人,還表明個人修養和衛生觀念差。因此家長要協助子女保持指甲清潔和適當長度,而且要教導孩子不要咬指甲,以防病從口入。
建議方法
家長可選用造型可愛的指甲鉗或指甲剪,幫孩子修剪指甲。若孩子乖乖地讓你剪好指甲,就要獎勵他心愛的貼紙。又或者,退而求其次用指甲銼為孩子將指甲銼短、銼圓,減低小朋友對剪指甲的恐懼。
6. 如廁後的清潔
大小二便後,家長通常要協助小朋友做清潔。但學齡兒童升上小一後,沒有人再為他們的便便「執手尾」,因此家長必須教導學齡前的孩子,學會大便後自行清理。
建議方法
有醫生建議,家長可教導子女先用乾廁紙清理一至兩遍,然後再用濕水的廁紙或濕紙巾清潔,因為這樣會更易帶走剩餘的便便,小朋友亦較易掌握自己是否已清潔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