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信的人,能夠不畏艱苦、克服困難、不斷前進,成就多彩的人生。家長無不希望將子女培養成充滿自信的孩子,去迎接各種成長挑戰。在過程中,家長如何協助子女建立自信,而不會令他們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大家不妨參考以下技巧。
認識自信
自信心是一種對個人能力的肯定心態。自我概念是對於自我的一種認知,指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評價自己,以及價值觀、信念等。當人的自我概念低下時,自信心會顯得低落。不過,自信低落時,自我概念不一定低下。比方說,在自我概念中,「我」是一個樂觀外向的人。由於「我」沒有運動細胞,所以我在這方面缺乏自信。由此可見,自我概念影響孩子的自我形象和評價;自信心則隨孩子在特定事件中的表現而有所改變。
方法1:肯定孩子的特質
孩子可透過父母的眼睛,看到自己的能力與獨特性——當自己某種能力獲得父母的肯定時,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如何看待自己。換言之,家長適時給予鼓勵和讚美,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有些家長認為挑出孩子的缺點,能激勵他們產生改變,這是錯誤的想法。孩子在家中習慣了被否定,長期接受消極暗示,只會讓他們學到時時發現自己或他人的弱點。倘若要讓孩子建立自信心,家長就要多發掘自孩子身上發光點!
方法2:小目標與小挫折
家長對子女要有適度的期望,訂立的目標應與子女能力相符。父母可將孩子的學習及生活的目標分拆成不同小任務,例如學到一句英文句子、自己能穿好校服等。孩子每完成一個目標,便給予讚賞及獎勵。孩子嘗到成功的甜頭,便有動力和信心去迎接下一個挑戰。若結果不似預期,家長可協助子女檢討失敗的原因,避免委過於人或自己,同時向他們灌輸「一時的失敗,不等於一輩子的失敗」的道理,以鞏固其自信心。
方法3:提供多元體驗
擁有多元化的經驗,是一個人自信的源泉。家長應盡量為孩子提供嘗試新事物的機會,例如參加不同的比賽、表演等。一方面有助發掘孩子的興趣及長處,找到表現及發揮的機會;另一方面有助拓展子女的視野,開闊眼界。多元體驗也可融合在生活經驗當中。例如家長讓孩子多接觸陌生小朋友,鼓勵他們與不同年齡的人自由交往;或者,家長讓他們在安全的環境中自由探索感興趣的東西,也能促進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方法4:家長要適時放手
兩三歲的小朋友會認為自己很能幹,很喜歡「自己做」,這表示孩子的自信心在萌芽。此時,若得到家長的鼓勵和協助操作,他會感到很愉快,自信心亦會逐漸發展。因此,家長應適時放手,讓子女自己去做能力所及的事,對其成長絕對有幫助。相反,家長事事為子女包辦,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繼而在解決問題、人際交往、主動獲取知識方面,都會出現依賴、畏縮的情況,容易變得自卑。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