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一萬小時定律」嗎?作家格拉德威爾在其著作──《異類》中提出,只要練習一萬小時,就能成為某方面的專家;按此推斷,小朋友日讀夜讀,是否就可成才?
全球大熱的書籍《刻意練習》,作者K. Anders Ericsson就質疑「一萬小時定律」,他認為勤力不是重點,用對練習方法才是重點。要「學得其法」,K. Anders Ericsson提出四大要點,再經過多次科學實證,從而找出提升學習能力的方法。更巧合的是,書中研究所得的理論,與公文式教學法十分相似。
因材施教 目標明確
孩子學習新事物,難關不斷,若有人從旁指引,幫他將大目標拆解成不同的小目標,並鼓勵他逐步實踐,就能讓孩子在學習中更易得到滿足感。就像《刻意練習》作者招募大學生史提夫進行記憶力訓練實驗,嘗試背誦一連串長數字。作者讓史提夫由個位數開始、至十位數,每周反覆練習,讓他不斷突破,不斷改進,最後他能一口氣記下82位的數目字,連專家亦望塵莫及。
這種概念,與公文式的「因材施教」的理念十分相近,他們會因應個別學生的能力,度身制定個人化學習計劃及進度預測。以數學為例,他們會以啟導模式來進行,以培養學生數感,慢慢打穩數理根基。一開始學生未必能如此專注,但在規劃下慢慢練習,表現將一步步改善。
適當練習 塑造大腦地圖
一個棋盤,外人只看見表面,唯獨棋藝高手一眼可看穿,找出最佳走法。這就是《刻意練習》強調的心智表徵。心智表徵即是某些事實、影像、規則、關係儲存於長期記憶中,當某事情發生時,即可看清狀況,迅速回應。而要增強心智表徵,就需要每日作出適當的練習。
而公文式亦強調適量練習的重要性。它希望學生於限時內完成適量教材,並鼓勵他們集中,以提升專注及作業力。就以語文科為例,公文式著重全方位提升聽讀說寫能力,透過詞彙卡、跟讀CD、聽兒歌、閱讀故事等,幫小朋友習慣接觸相關語言。它們相信小朋友聽得多、看得多,就能自然地培養該語言的思維,到需要用中文或英文表達時,就可輕鬆自然地朗朗上口。
專業指導 走出舒適圈
《刻意練習》一書中,另一個焦點就是「走出舒適圈」。作者鼓勵大家應該適時離開舒適圈,去接觸一些自己不熟悉的範圍,令自己慢慢進步。不過他建議不可離舒適圈太遠,以免打擊信心,反而導致退步。而在學習過程中,假如有教練適時提供意見,糾正錯誤,進步自然更快。
而公文式則有「超越學年」的概念,鼓勵學生在已鞏固的文理基礎上,學習一些學校尚未教授的知識,從而擴闊視野,激發自己潛能!要達成此目標,導師的角色尤其重要,憑著他們於堂上對學生仔細的觀察以及專業判斷學生的能力等級,去安排適量的練習,令他們在家中複習時,更能鞏固於教室所學的新知識。而教材亦會互相配合,令學生除了能重溫已學的知識,更能按自己的步伐,循序漸進,逐步跳級學習,實踐「超越學年」。
小結:
其實有系統的學習模式、專業導師從旁輔導及指引,為孩子灌輸正確價值觀,助他們健康成長。就像公文式全人Henry及Andy一樣,從家庭及公文式中學懂「自律、刻苦、負責任」,以及建設性地運用時間。就算面對挑戰,亦有決心不斷調整自己,迎接轉變。在如此急速發展的社會,這種精神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