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兩歲開始會說短句子了,父母當然高興,但有些幼兒獨處時或玩耍時會跟自己說話,這樣有問題嗎?父母要加以阻止嗎?
3﹣5 歲高峰期
心理學家指,兒童大聲跟自己說話很常見,而這種自言自語在 3﹣5 歲時處於高峰期,有些孩子的情況會持續更久。自言自語的好處,在於可以透過跟自己說話自我鼓勵,很多職業運動員會透過跟自己說話建立自信心並持續推動自己朝著目標前進。43 歲的美式足球員 Tom Brady 有一句話很聞名:”Try the best you can.” 42 歲的沙灘排球奧運金牌得主 Kerri Walsh Jennings 則常常以一句:”Breathe, believe, battle.” 激勵自己。
自言自語是語言練習
成年人會以自言自語鼓勵自己竭力作戰、做到最好,那麼這種方法對孩子也有助益嗎?專家指兒童自言自語是在做語言練習,跟學走路一樣。透過自言自語,他們可以探索世界,自己一個人玩角色遊戲探索人際關係。他們有時會在穿鞋子的時候或者面對困難時跟自己說話安撫自己情緒,告訴自己不要害怕。
正向 Self-talk 打造明智決策者
專家認為如果孩子跟自己說正向的話,會讓他們發現看待事物的態度和付出的努力可以改變事情的結果。這個過程有助強化兒童的腦筋,讓他們能夠作出健康正確的選擇。
辨別負能量說話
不過有時候孩子會向自己說負面的話,這種負能量說話通常都跳過進步的歴程直接指向結果 ﹣我不可以、我永遠做不到。當聽到孩子吐出如上述的消極說話,可透過以下步驟以正向自言自語取而代之。首先,了解他們說這話的原因,要肯定即使他們這一次做得不夠好,他們本身仍有價值和能力。
如何評價失敗
第二步,請孩子用正面的說話形容自己,並重覆這些話,建議他們在下次面對困難感到不安時對自己說出同一番話。漸漸地,這些說話就會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
當然,正向自言自語不是必勝萬靈丹,這樣鼓勵自己的孩子也會經歷失敗。這個時候,就要教他們怎樣評價該次的失敗。一句「我做得很差。」令人沮喪,但「這一次的成績未如想象,我下一次會再嘗試。」感覺好得多。在孩子遇到挫折時,跟他們一起練習正向自言自語,陪著他們走過難關。
資料來源:
Grow by Web MD
Today’s Parent
HK Family Health Service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