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詞彙量竟與家庭收入有關?美國學者花了長達六年的時間,追蹤 42 個孩子的成長背景。研究結果顯示,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到4歲時,比高收入家庭孩子平均少聽三千萬個詞彙;這三千萬字的差距對他們日後的學習表現和語言發展均有影響!
6 年的研究 證實 3 千萬字的差距
孩子的語言能力從父母身上習得。美國的人類學家 Betty Hart 及心理學家 Todd R.Risley,花了 6 年的時間,進行一項兒童語言發展的長期研究,他們想了解孩子年幼時,父母與孩子間的語言互動,是否會影響他們的語言能力。
1995年,研究團隊找了 42 個家庭,依據職業類別分為 3 個級別:13 個專業人士家庭、23 個勞工家庭以及 6 個社會補助家庭,在孩子 10 個月大的時候,每個月花一小時,調查他們與父母的語言互動。研究的結果顯示:
1. 從孩子出生到 3 歲期間的詞彙量,會影響小學三到四年級的學業表現。
2. 在孩子18 個月大左右,詞彙量差距不多,孩子的詞彙 86% 至 98% 從父母身上習得;在孩子 3 歲時,專業人士家庭的孩子會說 1,100 個字、勞工家庭的孩子會說 750 個字、社會補助家庭的孩子則會 500 個字。
3. 孩子每年聽到的詞彙量和爸媽使用語詞,也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能力。依照詞彙量來看,專業人士家庭多社會補助家庭 800 萬字。依照使用語詞來看,專業人士家庭的積極性語詞多社會補助家庭 10 萬字;專業人士家庭的消極禁止語詞較社會補助家庭少3 萬字。
這項研究結果至今仍然適用,學校老師發現,3 歲前父母與孩子的互動,將會影響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隨著年齡漸長,孩子入學後的差異性會持續擴大,影響孩子的學習表現。
三千萬字計劃中的3個T
難道社經地位低的家庭,語言能力注定追不上社經地位較高的家庭嗎?其實不盡然,許多社經地位高的家庭,較少與孩子互動,孩子的語言刺激少,同樣出現語言遲緩的案例。
在上述研究結果出爐後,美國的Professor Dana Suskind推動了一個名為「三千萬字計劃」的行動,教導父母如何運用有效的方法教孩子說話。
1. Tune In(頻道一致)
不少家長認為要啟蒙寶寶語言發展,即是要多跟寶寶講話。通常他們不理會寶寶的專注力在甚麼,就自顧自地說話。可是,寶寶根本不在同一個頻道上,他可能會把成人的話直接忽略掉。
因此,家長要留意寶寶在做甚麼,就跟他說甚麼。例如,在寶寶吃東西時,家長可以跟他說說食物的顏色、味道和形狀。
2. Talk More(多說一點)
有些家長以為寶寶對世界認知不多,很多東西都不理解,跟他長篇大論的好像太誇張了。其實寶寶渴望從家長聽到更多,並與這個世界連結。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建構寶寶的認知。
所以家長可以嘗試擴闊和寶寶之間的話題,舉個例子,寶寶正在拉你的頭髮,你可以跟他說:「這是媽媽的頭髮,你也有頭髮,就在這裡。不要拉我的頭髮,媽媽會覺得疼痛。」只要句子保持簡短,說話內容是寶寶關注的話題,就可以talk more。
3. Take Turns(輪流說話)
最後一點,也是不少新手父母常犯的錯誤,就是在跟寶寶對話時,不等寶寶給予回應,就自己繼續說下去。教寶寶說話最難的就是,讓他們知道溝通是雙向的,對話的人要輪流發言。
因此,在跟寶寶說話時,家長講完之後要耐心等待,寶寶的一個娃娃聲、一個動作、一個表情,甚至一個眼神也是回應。寶寶漸漸就能掌握對話的節奏,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回應,參與更長、更深入的談話。
想獲得更多孕期及產後資訊,立即
按此登記成為 Champimom 孕媽媽尊尚會會員。
按此延伸閱讀:Dialogic Reading 對話式閱讀 幫助孩子語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