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兒科醫學會已證實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童年創傷)對孩子影響深遠,讓孩子不僅身心受創,連帶影響未來的人際關係。而新世代的孩子打不得管不動,父母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COVID-19 疫情增加家庭暴力的比例
COVID-19 疫情影響全球家庭的經濟及人口結構,失業的人口比例提升,再加上隔離的措施,親子同處一室的時間拉長,有些父母將心中的壓力,用暴力的方式抒發在孩子身上。各國的醫院及警方,接獲兒童受虐的案件增加,讓美國兒科醫學會不斷強調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童年創傷)對孩子的影響,研究顯示,孩子若遭遇暴力的經驗,可能會影響成年後的身體健康,且易得到慢性疾病,或者染上酗酒或吸毒等不良習慣。

心理的傷,身體記得
大腦是依據經驗蒐集資料的器官,孩子的感官經驗是所有情緒的基礎,喜悅、憤怒、悲哀及快樂,種種經驗累積在身體裡面,如實的反映著孩子所經歷到的生活,當孩子再次遇到相同事件時,大腦會根據經驗來做出回應。
家庭是孩子第一個接收外在訊息的場所,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將成為孩子人際關係的基礎,如果父母用暴力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會記住負面的情緒,造成身心的創傷,長大成人後不但影響健康,人際關係也會連帶受到影響,學會用暴力的方式對待他人。
經歷過創傷的孩子,常會發生與自己身體失去連結的情況,比如:常常心不在焉或者拒絕與他人產生親密關係。《喚醒老虎:啟動自我療癒本能》作者 Peter A. Levine 博士曾說:「創傷是人類生活的一部份,但我們不用受困於其中,只要透過專業創傷療癒治療師的協助,透過練習來了解身體的語言,創傷終將平復。」
制定家規,親子共同遵守
新世代的孩子,很容易從網路中取得資訊,就算父母用打罵的方式教養孩子,也只能讓孩子在當下聽話,一時的皮肉痛,無法讓孩子心服口服。然而,不打罵不代表不教,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還無法分辨是非對錯,因此有必要透過親子討論、訂定規矩,然後親子共同遵守。
權威式的教育方法已過時,父母應改變想法,尊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與孩子站在平等的立場,共同討論家中的規矩,清楚的說出彼此的底線,以及孩子犯錯了該接受哪些處罰,比如:今天不能吃點心,或者不能看卡通。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該嚴格執行,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不帶情緒的與孩子溝通,對事不對人的讓孩子了解,在學習的過程中,犯錯是必經的過程,透過練習就能改變,父母也相同在錯誤中學習,與孩子站在同一陣線,逐步引導孩子守規矩。
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用心,用愛消彌傳統的暴力溝通,創造和諧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