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幾歲大的小朋友天真無邪,你說他、罵他、打他,一會兒就不記得了…… 但事實告訴我們,小寶寶也會「記仇」。當他們受到斥責,特別是親近的人責備他們時,會表現出情緒低落、哭鬧和反抗,而且事後也會避開這個大人,尋求其他呵護。兒童發展心理學家表示,這是嬰幼兒情緒發展尚未成熟的正常現象。家長只要掌握正確的疏導方法,則可化解孩子「記仇」問題。
「記仇」背後有原因
成長中的幼兒會逐步發展其個性、認知、情緒等各種能力,然而,身邊的親人不時會採取妥協、讓步的方式來遷就他們,有時會令孩子誤以為自己的任何要求都能獲得滿足。一旦,家長在某件事情上不再讓步,進而指責孩子的錯誤,便會引起他們的反彈,內心感到明顯的對立,認為父母不喜歡他,或者父母的言行令他覺得反感,覺得父母很討厭。而其情緒及行為上的反映,就是不跟媽媽或者爸爸說話、玩耍等。而且部分幼兒的這種情緒及行為,會持續一小段時間才會「消氣」。
巧妙處理「記仇」
每個人都情緒,小朋友也一樣。家長對於孩子的「記仇」表現,不宜過分緊張,也不要因為怕他們「記仇」冷落了你,而不敢去堅持原則底線。建議家長採用以下方法,化解孩子心中的「恨」。
1. 轉移注意力
在孩子對家長產生不滿時,要確認是誰的問題。若孩子因願望得不到滿足而生氣,家長應堅持原則,但可以用其他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來轉移其注意力,例如給他一件心愛的玩具。若是問題出在家長身上,家長就應向孩子道歉,讓他明白家長仍然關愛他。
2. 給予嘗試機會
平時,家長可多給予孩子嘗試的機會,例如參與生活自理、運動、認知及藝術等活動,這樣他們才會在不斷嘗試中不斷進步。小朋友被愉快的時間填滿,就不會再為一兩件小事鬧情緒了。
3. 不與他人比較
小朋友另一種「記仇」的原因,來自比較;例如手足之間的比較、和他人的比較等。有比較就有高低,當孩子經常處於「劣勢」,他們會感到自卑,覺得家長不再重視自己,繼而嫉恨比較的對象,埋怨家長。因此最有效減少這類「仇恨」的方法,就是欣賞孩子的長處,不作比較,多予讚賞及鼓勵。
4. 提高挫折耐受能力
家長平日事事包辦,過於遷就子女,會直接削弱他們對挫折的耐受能力。經不起任何挫折的孩子,內心自然充斥着恐懼、怨恨、自卑等情緒,而且較難適懷。所以,父母在教養上除了應堅持原則外,在孩子受挫或犯錯時應給予必要引導,讓他們感受失敗,學會檢討自身,不諉過於人,對自己負起應有的責任。這樣才能讓他們建立起堅強、自信、關愛的良好品格。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