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A最近為大兒子感到很頭痛。因為兩歲的弟弟Him Him剛上N班,遇到適應問題,已令她十分困擾;加上唸K2的哥哥Hei Hei連續三天在半夜尿床,還哭著要喝牛奶,弄得她與先生沒法入睡……其實,這種行為倒退(Regression)的問題,在3-6歲成長中的幼兒很常見。孩子並不是「變笨了」,只是在心理上出現了小障礙,需要家長正視。
成長中常見問題
行為或能力倒退是兒童成長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其倒退表現多為語言倒退或能力倒退等。例如原本口齒伶俐的寶寶,突然說話變得口齒不清,就像剛學說話時的樣子;又或者,像朋友A的長子,明明早已戒除尿片,但卻突然尿床,又要喝夜奶,變回一個嬰兒似的。
在一般情況下,若幼兒的倒退行為不涉及疾病,只會維持一段時間。當子女出現上述「退步」情況時,家長不必太過擔心,也不要加以指責;應該理解其行為背後的根本原因。
導致倒退的成因
有心理學家指出,幼兒的倒退問題,原因是他們某種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令他們失去安全感。大腦認為在原本前進的道路上遇到了困難,就會退回過去的某種狀態,令自己不再受到傷害。至於導致幼兒行為倒退的原因,大致概括為以下四點:
成因1:恐懼失去寵愛
家長增添了新生嬰兒,家長為了照顧新寶寶而忽略了較大的孩子。若父母此時強調「哥哥、姐姐要生性」、「要讓弟妹」等,甚至因為大孩子提出要求,便說他們不懂事,只會強化其「失寵危機」,令他們感到父母不再愛自己,繼而產生焦慮。他們甚至覺得變小了就能得到父母的寵愛。
成因2:渴求得到關注
小朋友齡漸長,自理能力增強,家長自然就會減少關注的程度。可是,孩子不是這樣想的,他們仍然渴望父母的關愛。若家長的關注度下降,一些內心較敏感的幼兒便會產生焦慮,下意識地變笨一點或變頑皮一點,以吸引父母的關注。
成因3:環境突然變化幼兒的適應能力尚在發展,面對環境突變,他們感到無所適從時,便會出現能力倒退。例如剛上幼稚園、放完長假之後開學、換了新的工人姐姐等,都會令幼兒產生心理壓力,出現能力倒退。
成因4:家庭狀況突變父母離異或親人離世對幼兒打擊甚大,特別是母親的離開。幼兒會感覺到「被抛棄」,導致言行上出現倒退。而心理學家指出,這種心靈傷害若發生在潛意識學習期(約4歲前)影響甚大,很可能成爲一輩子都無法抹去的陰影,影響日後的人格發展。
解決倒退問題了解到幼兒能力倒退的成因,大家會明白到這一切都源自壓力和安全感。家長不要輕視家庭和外在環境的變化,因為孩子的內心正在與這些變化「交戰」,他們未能「戰勝」困擾,所以在行為或技能上出現倒退。此時,家長除了關注孩子,更要調整個人情緒,不必因其倒退行為而自責,反而要多抽時間陪伴他們,耐心地透過聊天或玩遊戲等,引導孩子說出感受,替焦慮、不安找到出口。家長還要記得收起「大個仔/大個女要生性」的大道理,避免給孩子施加壓力。在一般正常情況下,經過家長的幫助和一段時間的自我調適,幼兒便會回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