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C的兒子專注力欠佳,上課不專心,跟不上學習的步伐。心理學家建議她帶兒子參與音樂治療(Music Therapy)課程。一連上了3個月後,她認為兒子的專注力有改善,尤其是在課堂抄寫方面。她的分享令筆者聯想到,五大專注力中的持續性專注力(Sustained Attention)及分散性專注力(Divided Attention)。我們來看看,音樂治療對這兩種專注力的幫助吧。
音樂刺激腦部發展
聲音,在人類每天的生活中出現,例如:蟲鳴、鳥叫、汽機車聲、人類對話聲等,充斥在我們的周圍。而音樂是刺激人類大腦的直接媒介,令人產生不同感受。神經學家Gottfried Schlaug的研究顯示,接觸音樂可幫助左右半腦之間的連結,而幫助左右半腦連接的是胼胝體(Corpus Callosum)。在他對一群6到9歲孩童進行的研究中發現,每星期固定接觸音樂超過2小時的兒童,他們的胼胝體比其他每星期接觸音樂少於2小時或中斷的要大四分之一。而胼胝體較大的孩童,在其他非音樂測驗上,表現似乎也比較好。
何謂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是運用系統化的音樂經驗,幫助身體、心理、認知、及社會功能等有需求的人士 ◦ 由經專業訓練的音樂治療師針對個案的經歷及優缺點,度身訂做設計課程,來達到重建、維持、促進心理和生理健康的目的 ◦
有職業治療師指出,音樂治療是一個直接而不具威脅性的媒介,注重被治療者身心靈的發展。音樂治療在醫療上有廣泛的應用,除了對於有過動、自閉、發展遲緩、肢體障礙、情緒障礙、行為問題等人士有一定幫助之外,對於一般常人,也具有提升專注力、表達能力、社交能力,激發潛能,以及加強自我認識的作用。
身心得到正面刺激
音樂治療透過各種設計過的音樂活動,例如:唱遊、演奏樂器、肢體律動、音樂創作、音樂故事、即興表演等,讓兒童的眼、耳、口、手腳及大腦得到訓練。
唱歌時,孩子不僅要張口唱,還要用耳朵去聽,看看是否唱得準確,若再加入樂器敲擊節奏,他們就必須運用到「分散性專注力」:一方面要專注唱歌,一方面又要仔細聽音樂、留意節奏是否正確。另外,當孩子在演奏樂器時,同樣要運用到「分散性專注力」,因他們除了要用眼睛看樂譜或指揮外,耳朵同時要注意是否演奏正確;若是參與團體合奏,他們更要專心聆聽自己的演奏能否跟上大家的節奏。隨着孩子的音樂技能提升,他們演奏的樂曲愈趨複雜,表演時間亦會愈長,久而久之,其「持續性專注力」亦有改善。
有助提升自信心
小朋友喜歡好聽的音樂,當樂器在手時,他們會隨意「創作」自己的音樂。雖然小朋友在創作上沒有深厚的音樂理論基礎,但需要高度專注力去思考,運用不同的音符旋律,組合出自己的作品。當創作完成時,會帶給孩子很大的成就感,自信心也有所提升。
孩子通過音樂相關的遊戲而獲得快樂,也是激發孩子潛能最佳方法之一。在無壓迫的環境中,他們獲得開放的創作空間與成就感,並且能提升專注力,對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