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多數父母認為,玩電玩遊戲對子女無益,甚至禁止他們接觸,但卻又敗在孩子的哭鬧之下——用「電子奶咀」來換取孩子乖一會兒。亦有部分人認為,讓孩子玩具教育性的電玩,能使知識富於趣味,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面對種種矛盾,家長應該何時才讓子女接觸電玩?如何控制他們玩電玩的時間,才算適合呢?
「屏幕時間」會影響腦力
早前,加拿大University of Waterloo、University of Calgary以及Alberta Children’s Hospital Research Institute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刊登了一份研究論文。他們在2011年至2016年期間收集了2,500多名2至5歲加拿大兒童「屏幕時間」(包括電視、電影、電子遊戲、電腦或手機等)和腦部發展情況的數據。研究發現,兒童在2歲時的「屏幕時間」愈長,在3歲時的發展測試中表現愈差;而3歲兒童「屏幕時間」愈長,5歲時的發展測試結果也愈差。論文也指出,兒童把時間花在電子產品愈長,就愈有可能錯過學習社交、溝通和運動的機會;同時建議專家定立兒童每日「屏幕時間」的上限指引。
「屏幕時間」也有益?
在澳洲則有一項相關研究,顯示一定的「屏幕時間」對8歲以上兒童的發展有一定的益處。研究對象是3,000多名澳洲兒童,其父母報告孩子在8歲或9歲時玩電玩的時間;兩年後,當孩子10歲或11歲時,老師則匯報他們在社交、情感發展及學業成績的狀況。結果顯示,有52%兒童每周「屏幕時間」約4小時,有兩成人每周「屏幕時間」達7小時以上。前者在社交、情感和學習成績有正面發展,後者則在這三方面發展得較差。但有趣的是,每周「屏幕時間」少於2小時,甚至不玩電玩的兒童,在識字及數學學習沒有呈現優勢。反而每周「屏幕時間」約4小時的兒童,其老師認為他們有更好的識字和數學技能。
定出指引最重要
上述外國的研究可知,「屏幕時間」對兒童的身心成長有很大影響,也有一定的助益,而很有程度上取決於使用時間的長短。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加拿大兒科學會(Canadian Pediatric Society) 已對0至6歲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及禁用作出了指引。
至於學齡兒童,其認知、溝通及判斷能力已達到一定水平,若家長不問情由地嚴禁他們使用電子產品,會引起孩子的反彈,影響親子感情。因此,家長必須要與子女協議每日的使用時間,若以每周玩4小時為上限,即是每天可以玩30至35分鐘。另外,家長亦宜多關注學齡子女的需求,多安排玩樂、閱讀時間,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自然就能逐漸減少「屏幕時間」對孩子的影響。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