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禮儀是人格養成的一環,想培養出有禮貌的孩子,媽媽要先調整好心態,相信孩子能夠不依靠媽媽,學得會自己吃飯。
餐桌禮儀的重要性
一個人吃飯的行為,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方式,不論在家跟親人吃飯,或者外出跟友人聚餐,Table manner(餐桌禮儀)屬於社交的一部份,從小訓練孩子的禮貌,良好的行為舉止,造就好人緣。
2~3歲的吃飯能力
這時期的孩子,正在學習吃飯的技能,雖然稍微會用湯匙,但偶爾會用手抓食物;拿餐具的動作也還不成熟,容易將食物灑到碗外面;只愛玩不愛吃,沒有耐心坐著把飯吃完;不喜歡吃的食物,耍脾氣亂丟,讓媽媽疲於收拾。
用餐教養小訣竅
1.規律的飲食時間
安分的坐著吃飯是餐桌禮儀的基礎,正在學習的孩子,需要規律的時間才能養成習慣,依照家庭的作息安排,盡量在固定的時間用餐,每天大約5~6餐,可以在三餐中穿插兩次點心,但不要超過兩次,以免正餐吃不下,比如:
早上:7點早餐、10點第一次點心。
下午:12點午餐、15點第二次點心。
晚上:18點晚餐。
2.餐桌上的禮貌
餐桌禮儀看出孩子的教養。一起用餐時,要告知孩子坐好不要亂動,吃完飯才能離開;嘴巴有食物的時候,不要說話,吃完再聊天;就算無聊,也不能亂敲碗筷發出噪音,干擾他人進食。
3.吃飯是愉快的事
民以食為天,吃飯是人類的原始本能,曾幾何時,讓孩子吃飯變成苦差事?吃飯的時候,父母表現出享受食物的喜悅,可以跟孩子說:「哇!你看,這個花耶菜好漂亮,好好吃!」孩子自然會模仿父母的行為,產生對吃飯的興趣,願意將眼前的食物吃下肚。
4.以身作則專心吃飯
吃飯是凝聚家人情感的時刻,忙碌的現代人,跟家人吃飯的時刻變少了,社交媒體的發達,更降低了吃飯的品質。吃飯時間,全家應一起坐在餐桌上吃飯,不要邊吃飯邊看電視或滑手機,陪著孩子專心吃飯,愉快的氣氛增添食物的美味。
5.信賴讓溝通無礙
一歲前的孩子,會將食物丟在地上,三歲孩子懂事了,不該出現亂丟食物的行為。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耐著性子不責備,觀察孩子行為背後的情緒,跟孩子一起收拾地上食物,嚴肅地跟孩子說不可以浪費,建立起互信的溝通模式,讓教養自然發生。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