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外表相同,但個性卻完全南轅北轍,媽媽怎麼尊重彼此的差異,做到不偏心的公平教養?3種教養方法,讓雙胞胎快樂成長。
媽媽需要擁有足夠支援
育兒是繁重的工作,照顧一個孩子已不容易,更別說家中同時誕生雙胞胎,媽媽需要付出的,不只是雙倍的精神及體力,在生活上還必須協調出更多時間給孩子。雙胞胎的家庭需要擁有足夠的外在支援,協助照顧雙胞胎的日常起居,透過老公、公婆、娘家或保母的協助,共同照料孩子的成長,當日常生活的規律穩定了,媽媽才有心思顧及孩子的教養,關注雙胞胎的教育。
外表不同於內在
雙胞胎來自同樣的受精卵,先天基因的遺傳,讓雙胞胎外表相似,儘管如此,他們的性格可能完全不一樣,一個活潑好動、一個文靜少言;一個擅長數理、一個喜歡藝術,媽媽在教養上需要因材施教,依照雙胞胎的個性,提供適當的教養,不因為相同的外表忽略內在的差異。
教養的 3 種方法
1. 尊重個別差異
一樣的長相不代表能力相同,雙胞胎最常遇到的困擾就是被比較,比較成績的優劣、比較誰的才藝較好、比較誰得人緣,每個孩子的優點不同,比較不僅沒有意義,還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為了尊重孩子的個別成長,歐美國家的學校,建議將雙胞胎分在不同的班級上學,排除手足間的干擾,為孩子創造獨立發展的空間,降低比較及偏心的機率,讓孩子感到個體被尊重。
2. 創造獨處時光
根據John Bowlby依附理論,孩子跟父母的互動經驗,將形成孩子人際關係的雛形,若孩子年幼時,跟媽媽的互動良好,心中感到安全及溫暖,就會對外界抱持友善及信任,認為自己的需求能被滿足,容易受到他人的接納,形成安全的依附關係。媽媽在照顧上,為了有效利用時間,多會選擇讓雙胞胎一起行動,等到孩子3歲生活能自理的時候,媽媽不妨安排個別獨處的時間,讓孩子享受跟媽媽間的親密時光,培養孩子安全的依附關係。
3. 共好的正向循環
雙胞胎常容易被對方影響,媽媽可以善用孩子模仿的天性,鼓勵孩子做出恰當的行為,當孩子狀況不佳的時候,弱化負面的舉動,轉而強化正向的行為,比如:小的孩子不想吃飯,媽媽不用責備他不吃飯,反而可以假裝感到困擾,尋求大的孩子協助,一起幫小的孩子出主意,想出讓吃飯變有趣的方法,孩子的創意無限,培養出正向的循環,家庭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