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孩子的偏食問題,是因為對食物的敏銳度不足,無法分辨食物的味道,進而無法享受飲食的樂趣。為了避免孩子挑食,不妨試試日本的 「味覺平衡法」,累積孩子對食物的記憶,可以培養孩子未來均衡攝取各類食物的習慣。
三歲前的味覺記憶
日本的味覺食育家 TOKEIJI 千繪,發現許多孩子無法分辨食物的味道,分不出甜味或鹹味;同時因為味覺刺激不夠,令他們對飲食難以持有正面態度。因此,為了搶救孩子的味蕾,TOKEIJI 千繪出版了 ⟪0~5歲味覺平衡訓練法⟫ 書籍,提倡爸媽在孩子三歲之前,應累積孩子大腦對食物的記憶。方法是從離乳期開始逐步訓練孩子的味覺,進而養成孩子不偏食及建立均衡攝取各類食物的習慣。
孩子的味覺發展
孩子出生之後的味覺很單純,3個月後才知道鹹味。5~6個月進入離乳期,開始嘗試實體的食物。至 1 歲半左右離乳期結束,孩子接觸到多元化的食物,開始品嚐各種味道,達到味覺的黃金期。1 歲半至 3 歲左右,孩子對味道產生偏好,懂得拒絕不想吃的食物,容易出現偏食的現象。
舌頭上的味蕾
味覺是什麼?味覺是食物進入口中,透過牙齒的咀嚼及唾液的分泌,將食物消化之後,舌頭中的味蕾將感受傳送到大腦,形成 5 種基本的味道,包含鹹、酸、苦、甜、鮮。5 種味道中,甜味、鹹味及鮮味讓人覺得好吃,酸味及苦味讓人覺得難吃,另外,還有一種味道是辣味,讓人覺得不舒服。
美味的關鍵成因
美味的關鍵不只味覺,食物的香氣、顏色、口感及造型會影響進食的感受。香氣是經驗的累積,聞到肉餅飯的味道,會想起家中的溫暖,讓人食慾大開;另外,孩子喜歡暖色系顏色的食物,比如全麥麵包或雞蛋,可以促進食慾;口感方面,每個孩子的喜好都不一樣,食物的軟硬度、冷熱度會決定想不想吃;而造型食物及可愛餐盤,總會引起孩子的食慾,進而愉快的進食。
味覺平衡訓練法
1/食物種類多元化
孩子進入 1 歲左右,能夠規律吃三餐的時候,家長可以提供少量多樣的食物。每餐以兩餸一湯為基礎,早、中、晚的食材加起來包含 20 種,比如:用味噌塊當湯底,將蘿蔔切成小塊,跟菇類、蔥花、海苔一起煮成湯品,這樣食材就會多元且豐富。
2/避免過多調味料
孩子的味覺還在發展中,過多的調味料會覆蓋食物原本的味道,造成孩子的味覺遲鈍,番茄醬、沙律醬、水果醋和醬油等調味料,要斟酌使用不可過量。
3/培養味道安全感
第一次品嚐食物時,因為孩子之前未曾吃過,剛開始可能會不喜歡。家長可以重複讓孩子品嚐同樣的食物,讓孩子習慣食物的味道,或者媽媽在孩子面前示範進食,讓孩子知道這些食物是好吃又安全的。
4/克服不喜歡的味道
大多數孩子不喜歡酸味及苦味,家長可以搭配甜味的食物,比如將酸味的檸檬跟甜味的番薯一起煮,讓孩子習慣各種食物的味道。
5/貫徹吃吃看原則
吃飯的時候要鼓勵孩子 「吃一口看看」,試過之後才知道喜不喜歡。如果孩子當下不想吃,也不需要勉強他們。過一段時間再讓孩子嘗試,貫徹嘗試的精神,什麼食物都吃一點,才能培養出平衡的味覺。
想知道更多孕期/產後資訊,馬上參加Champimom孕媽媽尊尚會:
*資訊參考來源: 0~5歲味覺平衡訓練法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