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幾多個好?近年全球出生率不斷下降,新世代家庭計劃傾向保守審慎,但張新悅 Nicola 沒有奉行一個起、兩個止方案。她是怎樣走過十年抱四的懷孕路?碩士級好學媽媽為何把孩子都送到威雅學校?馬上看。
二十出頭加入演藝界的張新悅,婚後甚少作幕前演出。早前她主演的電視劇《撻出愛火花》重播,女主角在社交平台拍片及發文懷舊一番。有瀏覽她社交平台的話都會發現,張新悅的post更多展現靚太日常,包括與丈夫及四個寶貝女兒的生活點滴。
「我們家充滿活力,朋友和鄰居都喜歡把孩子放在這裡,大門常常打開。過去十年八年,我就像一名託兒所主管。試過有一次丈夫回家見到有二十個小朋友,但沒有一個是自己的!」
家有四個女兒的媽媽坦言「生四個」存在一點點意外,但小時候對未來生育方案已訂下準則。「我是獨生女,從小到大覺得一個人在家很悶,很想有玩伴,我跟自己講將來生孩子一定不止生一個。」張新悅在婚後滿心歡喜開展「建立最少四口之家」的計劃,當時她並不知道家中有小孩是一件怎樣的事。「我沒有兄弟姊妹,習慣了寧靜,也很喜歡寧靜的環境。生了孩子之後,我才知道他們原來是會發出聲音的!」她笑著說。
有了孩子之後,生活不再只有自己,媽媽要適應的並不只是居所的熱鬧程度。「想吃什麼,不好!囡囡咳嗽,不可以吃生冷東西;想去旅行,不成!囡囡要做什麼什麼。」在幻想中去旅行、在幻想中品嚐美食是父母照顧孩子頭十年的共同經歷,不同的是,張新悅經歷了多次。難怪當她三年多前知道又懷孕,完全不能接受事實。
張新悅的女兒最長的十二歲,最幼的只有三歲,照顧四名不同年紀、有不同需要的孩子是怎樣的?「譬如說吃一頓飯,當12歲的孩子不停說話,七歲的那個不能理解也無法參與。」為了照顧好每個女兒,她推出了 Mommy’s Lunch 計劃,「透過一對一吃飯時間跟孩子傾談溝通。」
父母的童年某程度會影響他們的育兒想法,張新悅為孩子選校時也參照了自己的兒時經歷。「我從小到大的學業,爸媽從來不管,也沒有為我安排補習老師,媽媽說不會給我拐杖,希望我是因為喜愛讀書而讀書。我小學時遇到一位法國老師,她擅用活動教學法,如果某天天氣好就帶我們去花園,一邊除草一邊唱歌和讀法文。」
「我每天都很想上學,早上八時上課,我六時許就央求爸媽讓我出門,我就有機會協助老師打理花園。我對自己講,我要努力讀書、努力讀法文,因為老師很疼我,我不可以令她失望。」
老師的愛成為張新悅學習的原動力,她欣喜見到女兒們也遇到良師。「她們會記住老師的話,會自動自覺去達到老師的要求。」張新悅女兒入讀威雅學校,張新悅為何選上大眾心目中的這所英國名校?「我要找一所跟我的教育理念相近的學校。威雅的理念跟一般本地學校不同,不會認為考試成績就是一切。我某次出席學校家長日,老師竟然說很喜歡我女兒的功課有沒完成的部分,很難想像吧!老師的意思是希望透過學生的作業,了解他們對堂課知識的吸收和理解程度,學生究竟學會什麼?有什麼不明白?老師就可以找出最有效的教授方法。」
張新悅的女兒均入讀雅威。
張新悅欣喜這所學校的老師不僅專業,師生關係也很密切。「圖書館的老師幾乎知道校內每位同學借了多少本書,看過哪些書,喜歡哪類書。早前大女兒和幾位同學一起製作心意卡送給老師,那位老師感動得幾乎哭出淚來,這裡就是一個很有人情味的地方。」
當找到理想的學校,張新悅就安心讓孩子在那裡學習各種知識,而媽媽則另有任務。「人生之中會遇到很多好東西,但當下是否適當去擁有它呢?你是否真的需要這件東西呢?在外國生活,吃一個漢堡包可能都要開一個小時車,但居於香港彷彿什麼都唾手可得,小朋友太容易得到就不會珍惜。我每天跟孩子在一起,不是要叮囑她們讀好書得滿分,而是在每個陪伴的時間引導她們明白正確的人生觀。」
有不少媽媽會把全部精神放在孩子身上,但張新悅的想法不同。她明白教孩子是一回事,孩子怎樣領受又是另一回事,她只可以盡力,不能強求,也學習不為結果不似預期而生氣。「育兒生涯像坐過山車,剪臍帶之後孩子有孩子的人生,我要有自己的事。」從小愛讀書的張新悅懷著第二胎的時候,報讀港大的環境管理學碩士課程,現在是兩個社企的理事。她希望利用育兒的空餘時間接觸世界,也為世界的未來出力。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