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遇到孩子不聽話時,少不免會嚇嚇他們,例如:「再哭,警察就來抓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這種恐嚇方式對年紀小的孩子或許奏效,但不是因為他們理解父母的要求或反省個人行為,而是因為害怕。待他們稍為長大,這種靠嚇的方式不但不管用,更會引起很多不良後果,值得家長留意。
容易失去安全感
絕大多數的小朋友都是在父母的保護和引導下成長和認識這個世界,他們無論在認知和經驗都很有限。當家長發出恐嚇訊息時,孩子無法辨別家長的用意是真是假,他們會受到驚嚇——以為「我做得不夠好」、「爸媽不要我了」、「世界很可怕」……嚴重者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令他們沒有安全感,經常做噩夢、驚醒、啼哭,個性也容易變得退縮、多疑、焦慮等。
對家長失去信任
在恐嚇的環境下成長,孩子要麼變得膽怯、退縮,與他人相處時容易懷疑對方;要麼就是識破父母的「謊言」,進而對爸媽失望,覺得大人總是騙小孩。後果是父母的威嚴在孩子心目中會大打折扣,既不利教養,也會破壞親子關係。更關鍵的是,孩子會學到這種信口開河的表達方式,輕易許下無法完成的承諾,或者輕易以恐嚇方式令對方就範等,影響日後的人際交往。
個性變得叛逆
當孩子對某些事情感到好奇(如:對性好奇),很想知道或做一件事時,不少家長會選擇逃避,並用恐嚇來令孩子退卻,這本身是對孩子的不尊重。有些認知能力及個性較強孩子會覺得:「爸媽不想讓我知/做,我更要弄清楚!」家長的恐嚇反而促使了孩子叛逆的想法及行為。另一方面,兒童經常受到家長的恐嚇,其認知能力提升後,就會懂得保護自己,部分人會與恐嚇者「對着幹」。其實他們並不是不怕恐嚇,只是選擇以破壞的方式來宣洩心中的害怕,例如:逃走、打人、破口大罵等。
形成錯誤認知
早前內地四川省成都市有母親因為上初小的兒子沉迷手機,真的把他帶到派出所,結果把兒子嚇得面如土色,見到警察就躲!警方事後建議家長別再這樣做,令小朋友怕警察,以免他們日後有麻煩時不敢找警察求助。
事例告訴我們,如果大人經常恐嚇孩子,除了會令他們變得膽小之外,也會影響他們對一些人士的誤解。例如:家長嚇孩子如不聽話就會被醫生打針、警察抓走,或者老師會懲罰他等,小朋友就會產生防禦心理,生病時不肯去醫院,遇到困難和危險時不敢找警察幫助,或者害怕老師而抗拒上學等。
了解行為背後動機
不少父母在自己的成長階段中,也飽受被家長恐嚇之苦,現在卻又採取這種方式對待自己的子女,是一個惡性循環。請停止這種惡性循環的育兒方法,耐心地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例如:兒子不肯吃飯,是否是之前零食吃太多了?女兒晚上不肯睡覺,是不是午睡時間太長了?還是你講的故事太刺激了?只要了解小朋友的行為動機,家長才能想出對付他們「曳」的方法,自然不必用恐嚇。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