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門之前先敲門,這是一項基本、簡單而重要的禮儀。先別說這是幼稚園面試的必考環節,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亦應協助孩子,從小培養這一良好的習慣,尊重他人之餘,亦能避免不少尷尬場面呢!
基本禮貌要養成
一說到要應付幼稚園面試,家長必定會很重視這個問題,可能會在面試前幾個月,為孩子加強特訓。但其實「敲門」這一禮儀,適合融入生活,潛而默化地灌輸給子女。只要小朋友養成良好的習慣,就像「入屋叫人」一樣,那麼無論他身處何地,都會先敲門後進門,不必別人提醒也能做得順暢自如,這不是比禮儀特訓更有效嗎?
尊重他人的空間
開始學習時,兩三歲大的小朋友未必能理解箇中意義,只會覺得「咚咚咚」的在門上敲幾下,很好玩。此時,家長可透過相關的故事繪本,以講故事的形式,向子女灌輸敲門的重要性。又或者,以布偶、手偶等作輔助,和孩子一齊玩探訪朋友的遊戲,藉此讓孩子實際演練一下敲門的過程。告訴他們——要進入他人的家、他人的房間或別人使用中的房間等不屬於自己的空間時,要以敲門的方式通知他人,待得到他人同意後,才能開門進入。
善用生活實例
在生活中,家長亦可以透過現實例子,對孩子進行言傳身教。例如,媽媽在進入爸爸的書房或孩子的房間前,先敲門,再問「我可以進來嗎?」——親身為孩子做示範。其次,家長可讓孩子為身在房間中的爸爸/媽媽取/送物件,藉此練習敲門及詢問的技巧。在房間中的爸爸/媽媽,有時可拒絕孩子進入的要求,同時解釋不開門的原因,例如:我在換衣服,請你過一會兒再來;或者問孩子「為甚麼要進來?」當孩子感到無助時,另一位家長就可以教導他們說:「我十分鐘後再來。」或者再次敲門,並說出自己要進入房間的原因。這樣,就能一次過教導禮儀及訓練說話了,一舉多得。
輕敲慢推有技巧
家長除了教導孩子敲門,更要向子女灌輸正確的敲門技巧。原因很簡單,一個人用手大力拍門與輕輕叩門,同樣屬於通知他人,但給人的觀感卻截然不同。前者讓人反感,後者讓人舒適。試想像,孩子在面試時大力拍門,高聲大叫「我可以進來嗎?」然後猛力把門開……老師會怎樣評價他?所以,家長無論在玩假想遊戲或現實演練時,都以正面、反面例子教導孩子,不能用拳頭搥打、用腳踢門,也不能不停地亂敲一通;要養成輕輕叩門,輕輕推門的好習慣。
後記
在人際交往中,像敲門這種禮儀細節,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真正教養。因此家長在教導子女學術知識之餘,亦要加強基本禮貌的教育,才能讓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上。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